不想絲毫損毀,所以另做了一些牛骨粉,裝在一個木頭盒子掩人耳目吧。收拾好心情的楊瀟想著都到了海邊了,又不趕時間,就去看看吧。
這會此地還沒有搞旅游開發呢,只有一個個漁村。漁民的生活那時候是真的苦,那會沒有機械化,打魚全是重體力活。有限的糧食,副食根本不夠。因此因地制宜的發明了很多吃食。沒有大醬怎么辦?螃蟹用石臼搗碎,腌制發酵,起名叫蟹咂。為啥?因為螃蟹殼硬啊,不能食用,吃蟹咂的時候只能砸吧嘴,吸食蟹肉發酵的汁水(真的鮮,用豆腐,干菜沾著吃是一絕)。
沒有食用油怎么辦?用對蝦熬蝦油!你敢信?八十年代以前,漁民是不喜歡吃對蝦的,因為肚子里沒有油水,吃對蝦就會像吃多了山楂一樣泛酸水。家里用肥豬肉熬油多大的出油率呀。對蝦一大筐出不了兩罐頭瓶,熬過油的蝦撈起來曬干,就是小孩的零嘴,比紅薯干硬,一個能吃一天。蝦油熬出來炒菜用?想啥呢,哪吃的起炒菜。白水面條,白米飯,雜米飯用筷子撅點蝦油一攪拌。美味吧?
就跟楊瀟現在的想法一樣,太美味了!漁村里也沒有飯店,楊瀟就給老鄉家二塊錢做伙食費(多給人家不收,說這些就是3,5分錢一斤的東西,再多要那就是壞良心了),跟老鄉家一個桌吃。老鄉好客,還多煮了二道海鮮。原汁原味的漁民地道做法,楊瀟吃的那是津津有味,這一家人跟看二傻子一樣。看著桌上的海鮮,心想真這么好吃?我們平時吃的都是假海鮮?
也是,給誰365天、一天三頓、頓頓吃,看見了也跟嫌棄狗屎一樣。告別了老鄉一家,就沿著海邊北上,遇到漁村見有漁船回來,就提著個鐵桶收些活的海鮮,避開人在收取到農場養殖。走走停停的用了5天時間才到了清島,找了家招待所好好休整一天。收的海鮮在農場里飼養到繁殖期留種就行。下面的行程,不打算在耽擱,在沿著海岸線太繞路了,取直直奔遼東。
沒導航,沒高速,現代人的你能想象嗎?磕磕絆絆花了整整半個月才到了大聯。整整睡了一天一宿才換過勁來,虧待提前跟服務員說幫著喂了狗子。不然這兩家伙得造反。在招待所給婁家打了個電話,婁小娥不在,說了情況報聲平安,最后說給小娥寫信,才掛了電話。第二天退了房把信寄出后也沒有接著趕路。還是在海邊轉悠,不收點啥遼參啥遼鮑怎么會走呢。帶著狗子游山玩水用了5天到了邊境城市單東,沒有入城,在城西繞城而過。
到了鴨江邊上,路也不好,三輪動靜太大,也不敢再用,要么步行,要么就是自行車,沿江而上。
一周后天蒙蒙亮,身著叢林迷彩狩獵裝的楊瀟從迷彩帳篷里輕輕的鉆出來。拿出一個高倍望遠鏡,仔細觀察了一會。才把帳篷收進農場倉庫。取出一方一圓的狗盆子,一盆放一塊帶骨生牛肉,兩狗子看了對方飯盆一眼才低頭吃起來。
“兩個狗東西!前幾天背著我偷偷歡好以為我不知道!哎~估計等回家也該有小狗子了。”楊瀟洗漱完邊吃著農場倉庫里做好的食物一邊低聲嘀咕。不敢在野外做飯,一路上已經見著好幾回雙方的巡邏隊伍。野外燒煮食物的味道,能傳到下風處5公里遠。
吃完了早飯,取出地圖仔細的確定了自己的位置。決定就在附近去北棒,不然再走2天到北棒滿鋪了。找了個視線良好的位置,設置了一個隱蔽的觀察哨,用了一天一夜,詳細觀察了雙方巡邏隊的間隔時間,行走路線(時間不用解釋,觀察路線是怕雙方設置的雷區,那家伙哭也沒地哭了)。半夜還一咬呀,花了100功勛買了一個偵查型的無人機。果然小心無大錯,雙方都有暗哨潛伏,被熱敏儀器探測到了。
第二天根據自己昨天觀察標注的位置,仔細的制訂過江路線。吃過午飯后就休息,睡不著就假寐。“你大爺,都市生活劇給硬改成諜戰劇。還牛哄哄的說增加劇情,為了照顧讀者。畫風轉變的這么快,還有啥讀者。”
今晚天不錯,多云小風。月光沒難么亮,小風刮在樹梢,也遮擋了楊瀟細碎的腳步聲,自己換了身深色潛水服,狗子穿上專用型的充氣救生衣,帶著束口。一路潛伏的到了河邊后,把狗子的救生繩拴在自己的腰上,就帶著兩個狗子下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