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封電報,第一封發報給華盛頓普吉特動力公司,電文如下:請立即派遣技術專家和精湛工匠前往三藩市,本人新構想的動力系統急需小型動力工廠制造驗證。急急急。
第二封發給黑斯廷斯東岸造船廠,立即派遣船舶技術專家和裝飾工匠來西海岸,備注:裝飾工匠只要最頂級,可以外聘。
以上!小艾德曼,請立即發報。另外通知三藩市海運公司的維修船廠,清理一座5000噸位的船臺備用。請往來東亞的船只收購500噸船用柚木(最好的船用木材,含硅元素,對海水不敏感不生船蛆。)板材運回三藩市備用。”
是的,楊瀟準備開大,“發明”十五年后出現的蒸汽輪機船用動力—帕森斯式蒸汽輪機。
已經跟楊瀟吵了兩個多月的專家設計師們,對于楊瀟的奇思妙想已經麻木,但是今天假期過后第一天登門,等著敷衍楊瀟。
工作室內,楊瀟指著桌子上的圖紙道:
“先生們,之前的設計全部作廢!這是新船的草圖和詳細尺寸,我要求你們在此基礎上完成內部功能區的設計。”
“哦~三桅風帆!不可能!3000噸船只如何能裝上三桅風帆,還有船艙空間嗎?”
“沒醒酒嗎?看清楚桅桿高度,這是混合動力船!閣下我不得不說這條船很漂亮,但是全鋼外殼?目前沒有國家建造過,不說天文數字一樣的造價,您確定工匠能解決工藝問題?”
這不怪幾位專家設計師,當下各國最先進的才是鉚接的鐵甲艦,全鋼艦體要等1892年日不落集工藝大成的威嚴級戰列艦問世,才一舉淘汰鐵甲艦體。
“沒問題,施工的事不用你們抄心,你們先進行草稿設計,最多10天后東岸造船廠會有人手來加強你們的工作。”
等東海岸召集過來的專家到的時候,在船只修理廠的船臺上見到了楊瀟,正指揮著工匠在建造一艘排水量不超過200噸的小型鐵甲艦外殼,看著火光四射的施工現場,都是人精的專家們立刻眼冒精光。
“閣下,這是新焊接方式?”
“鋼質船體!不是鐵甲!”
“不錯不錯,各位好眼光,我剛發明的電弧焊機,這艘紙面排水量180噸的小船是鋼殼船體第一次試驗。”
“噶的,閣下您又一次創造了歷史!第一艘鋼制船只!”
“哈哈哈,靈感來了擋都擋不住。各位你們的時間很緊迫,走我們辦公室說話。”
在辦公室內楊瀟拿出帕森斯式蒸汽輪機的圖紙
“各位,汽輪機比蒸汽機更加優異的穩定性已經大范圍應用在發電行業,我認為也能成為優秀的船用動力。這是我設計的船用型蒸汽輪機,紙面預算在4-5000馬力。
我要求你們盡快制造一臺樣機,用于船臺上那艘鋼體船測試。當然~如果成功你們將分享一層專利利潤的分紅,加油吧!”
“放心吧閣下,動力公司最優秀的技術人員和工匠全部來了西海岸,我們很榮幸與您一起創造歷史!”
參與建造的全是精英人士,一經分配工作,立馬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只有東岸造船廠的動力裝配專家跟著楊瀟在船臺上觀察這艘必將載入史冊的小船建造。
“閣下,為什么這么小的船只還要使用雙軸四槳推進?”
“蒸汽輪機的貼點就是轉速高,如果減速到150轉以下,機構復雜不說,動力損失也大,只能適應高轉速。但是轉速過高,螺旋槳的空泡效應也會喪失大量動力,只能用多軸多槳的方式抵消損失。
這條船只是用于測試,試驗成功后交給你們繼續進行深度試驗。”
“謝謝閣下,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海云號開始環球旅行的時候,能有我一張船票。”
“哈哈哈,海云號將預計建造60個客艙承載100位客人長途航行。只要這趟環球旅行安全返航,船型經得住考驗后,船運公司說不定會建造幾艘姊妹艦用于跨洋客運。”
“男爵你太會做生意了,世界第一條鋼體郵輪,第一個船用蒸汽輪機動力。海云號的環球航行必將引起世界關注。等她完成環球旅行,這樣的安靜安全的郵輪必將是旅客的首選。”
“還有一點,雖然還沒有完成,但是單機5000馬力的動力輸出,速度必將也是她的特點之一。”
“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