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船長,風向東南5級,夾角10度,請求升帆!”
“右舵5,升全帆!”
“明白!右舵5度,升全帆!完畢”
甲板上循環響起升全帆的三聲短促電鈴聲,四桅桿下跑動到位的水手,抬起防水配電箱上的控制桿,帆具在電機的帶動下,通過空心桅桿內的索具拉動著帆面徐徐上升,隨著四個巨大帆面的張開,黑斯廷斯家徽在風中擺動起來。
“正車1/4動力,航向不變。測算航速。”
“明白!正車1/4動力,航向不變,開始測算航速。”
轉天船廠內,眾女帶著孩子們在碼頭上不住的伸頭探望著,海云號終于不負眾望的出現在海平面上,隨著一聲長長的汽笛聲,預示著36小時不停機海試順利完成。
空載順風掛帆最高27節巡航19節,逆風21節巡航15節,預示著海云號滿載將以13節以上巡航速度,可以在安全海況下,不間斷行駛8000海里。
從海云號建造開始,楊瀟就佩戴單片眼鏡,這當然是未來科技的投影眼鏡,畢竟楊瀟不可能把全家人的性命,放在當下簡陋的航海條件下。
球形空心船鼻中的主動聲吶,三號桅桿上的探測范圍30海里的小型球形雷達,以及海云號出航后,在平流層伴飛的核電池氣象勘探無人機。都將把數據投射在這個單片眼鏡上。
最后當然是自衛手段,蘇制ZIF-71型單管57毫米速射艦炮,安裝駕駛室前的中軸線上,唯一的弊端是風帆混合動力,空間小,只有前260度的射界。畢竟是小口徑自衛武器,想必不會被各國重視。
當然,也就是自用的這艘海云號用了近代艦炮,如果以后生產同類型郵輪開展航運,必然是采購各國主流的小口徑自衛速射炮。
1886年春節假期前,這艘楊瀟不惜工本的奢華郵輪終于完工,這條船除了沒有像暴發戶一樣貼金裹銀,所有艙室的家私,用世界上各種頂級木料打造。
這些符合現代人體工程學的家私,從造型圖片被各國報紙刊登后,立即成為了家私新流行方式,為了限制銷量(楊瀟心疼紅木),中間谷地的木器廠出廠價格提升了5倍。
這個春節后全家的環球之旅即將開始。
海云號配備40名水手后,如果60個間客房120位客人住滿,物資儲備只能堅持2個星期,最后楊瀟考慮到全家出行加上海云號首次遠航(不知道那個詞是不是屏蔽詞,狗頭)。
以環球時間不定,除了管家小艾德曼夫妻,和6位帶著妻子8歲以上孩子的侍從外,只接受簽署放棄意外事故追責,5對各國記者以夫妻身份申請同游出行。
1886年2月19日,農歷雨水,上午10點整。
伴隨著汽笛聲,世界第一艘鋼制船體,10000馬力蒸汽輪機混合動力郵輪,海云號從三藩市離港,開始了環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