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啟猛于真人,正元觀乃至整個西州有數的道門大修。
如此,卻是不意外會存有一棟專用于藏書藏器的樓閣。
那位于修行去哪了有了猜測,陳嶼升起幾分好奇,只是時候不早,他倒是沒有刻意浪費精神力尋找。
先找到此地的內景再說。
事實上內景不難找,在每個稍加顯眼的地方或者建筑處嘗試下入虛即可,不必完全進入,有精神反應的便是,沒有則換下一個。
而就在距離樓閣不遠的一地,一顆倚靠石潭的松柏下,陳嶼找到了此間所倒映的內景。
或許并非唯一,他對此很清楚,不過有一個就夠了。
臨走前,元神體來到二樓兩個童子近前,肉眼難見的金光涌動一陣后由一化作二,兩只小了一圈的元神小人立在空中。
其中一只漸漸收縮,在精神力作用下壓成黃豆大小,旋即有法衣封隔,遲緩了力量的溢散。
剩下的元神體則將純金般的黃豆扔在一位道僮身上,滲透青衣與血肉,進入到脖頸一角,靜靜懸停。
于對方而言并無危害,精神不同于內炁,只要不粗暴地塞入腦袋里就對現世沒有浸染。
選了脖頸而非內腑則是因為在這個位置可以安全無害地汲取道僮溢散開來的思維念頭,將之轉化并遮蔽自身,減小與對外界雜念間的對抗。
且隨著法衣的逐漸消融,精神力量溢散,小道童好運之下還能得到些許針對腦域的強化。
覺醒自我不可能,一步登天凝聚精神力更是別想,但耳聰目明、才思敏捷、過目不忘這些變化卻能夠一一體現。
算是陳嶼借用對方以作標記的報酬。
此地沒有靈機投落的關聯事物,想必下次若要前來應該需要先借道平城,不過這樣太麻煩,憑白消耗過多精神,故而思來想去,陳嶼決定留下部分元神,化作體外炁種樣的標記,一如在天外天中所干的那般。
“希望能派上用場。”
有用沒用他不知,總之試試無妨。
想罷,陳嶼轉身離去。
卻不知在其背后,正抄著道經的小道童百無聊奈,正要伸個懶腰,只覺腦袋好似涌入了清泉,涼涼的,令他不自禁心境平靜。
道僮疑惑,這感覺來得雖然古怪,不過小孩心性的他并未多想,只是當他正要跟身畔的妹妹分享時,眼角余光似乎瞟見了一抹金燦光輝
誒
道僮猛地回頭,再看去時果真見到一絲真在消散的余韻。
金燦燦,又夾雜幾許純銀色澤,落在陽光中仿佛浮塵,帶著異樣美感。
十歲的孩童自是不懂這些,但不妨礙他一邊為從未見過的景致驚呼,一邊拉拽起正鼓著粉嫩臉頰氣呼呼抄書的妹妹。
然而,女童順著哥哥的指尖看去時卻什么也沒見到。
任憑小道僮如何比劃都無法。
眼見著女童直勾勾看向自己,大眼睛里閃爍疑惑。
直將小道童急得好一陣抓耳撓腮。
與此同時,樓外石潭邊,一道金光瞬息間便沉寂不見,消失得無影無蹤,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