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發走了兩小童后,于啟猛來到山中的供奉大殿。
此地清幽,大殿建的卻意外不小。古樸而又帶有幾分堂皇,從布局與材料便能看出建造者的底蘊不淺。
令人惋惜的是,修建元陽峰諸多建筑的道門早已隕沒在前朝,如今此處不過是一行將就木的老道用以修行悟道的隱居之地罷了。
山下后輩們謹遵囑咐,少有人上山來叨擾,于是這座花了不小功夫建起的大殿于道蘊盎然之余多了一絲孤寂。
“天尊在上。”
恭恭敬敬行禮,給上首的四位道生天尊以及最上位的道祖敬奉香燭。
于啟猛精深道學,心知奉道之時不可有多余雜念,更甚者妄自揣度,實乃犯了忌諱。
但修了大半輩子道的于真修依然按耐不住,面色動容,奉香之后好似傾訴,又宛如自言自語一般,在殿前呢喃。
“福生無量。”
那一日,他先是莫名斷了思緒,仿佛腦袋被清空,后又突兀間陷入奇詭境地中被一模糊人影駭然到險些驚破道心。
等到平緩時回想,仔細深思,一切如同泡影,虛幻似夢。然而很快,他意外發現自己腦海中多出一篇文章。
與之一同的,還有仿佛人聲在耳畔言說,似要告知緣由。
可惜不知為何,這些話語落在老道人心頭,卻只剩一堆雜亂無意義的忙音。
傾聽數次無果,他將注意放在了那篇文章上。細密字體好似浮現眼前,平攤在掌中任由觀覽。
文字不多,攏共四百左右。
卻格外詳盡,字字珠璣。
于啟猛勉力平復的心境又一次掀起浪濤無他,因為比起文章這更像是一篇功訣
莫名出現腦海中,讓人不得不浮想。
里面有不少熟悉的術語,但相比起道經卷冊上的詰屈聱牙,這一篇無疑要易懂許多。
老道人研讀再三,發現內里的意韻很是玄妙,哪怕僅他明了的那一部分便不比自家道觀傳承已久的根本功遜色。
更了不少往常未曾想到的,使得靈感有如泉涌般,幾日功夫下來竟令他在道學上精進許多。
由于同為呼吸吐納之術,所學頗多的他能看出其中的些許奧妙。試著搬運,這一練便一發不可收拾。
竟是有復返生機之象
他一老朽,筋骨都軟糜,短短一月不到就有如此效力
自有習武護道的于啟猛近些年氣血頹敗嚴重,故而放旁人身上或許些微的變化在他感受來卻再清晰不過。
“道祖天尊在上”
大殿中,老道人頓首,感受著這具漸漸生發出勃勃生機、不再動輒疲軟酸脹的軀體,心頭的激動一時難以言說。
在他想來,自己本已沒多久可活,否則也不會帶了倆童子予以傳授。苦修數十載,世人將他稱作真修,實則道途不明不白不清不楚,愈是向道,愈發迷惘。
直到今時今日,才終于撥云見霧
無名功訣映照心間,向著從未想象的方向指明了修道的前路
這必然是道君顯圣,若非如此,如何將這般令人返璞歸真的玄妙道法以此等神異之手段賜予
故而在確認體內的種種變化的的確確存在而非自己臆想后,他接連半月都加大了供奉,穿梭殿中百余次,既想要敬謝那位不知尊號、不曉真身的道君,也在此番遭遇后,本有些搖搖欲墜入紅塵的道心,頓掃頹靡,重獲堅定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