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嶼不得不感慨,真武山這趟可真是來對了。
短短兩三日功夫,仔細查看的書卷不到整體的十分之一,卻已經產生太多的想法,從肉身到精神,從內及外,先輩前賢的修行看似簡陋,其中描繪更是顯得天馬行空,但正是這份數百年間的積攢,讓他在前行道路上節省了許多,也獲得了足夠的啟發。
陳嶼正在改進雷痕內銘,以呼吸法作為主導,血肉純化術作為地基,依托圓滿肉身與重鑄后的精神,嘗試復現道門中時刻都能達成內呼吸狀態的常自識,書中記載此乃胎息妙法的完滿之境,迄今為止只有幾位已經登臨仙位、被供奉在案臺上的傳說之人修成過。
真假尚且不論,方向有了就行,于他而言,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和底氣去試錯。
而若此成,不僅內銘的進度會大幅加快,甚至往日暢想過的法力、精神以及氣血三者合而為一也未必不可能。
“只是三合一到底是否正確”
陳嶼撓頭,最近看得書太多,他對下一個境界已經有了幾分苗頭,但和自己過去所想發生了些許變化,隨著靈感迸發而出,以及靈性的蓬勃升華,似乎有另一條康莊大道隱隱照耀在前方。
“肉身、精神強自追求圓滿,是否真能走到最后”
元神的重鑄讓他看到了精神意識深厚的潛力與廣闊未來,而奇景的造就、奇景之力與精神力的完美融合、意識深處的無垠浩瀚,以及天外天無處不突顯意識的重要性,他有些迷惘,僅僅能滯留現世的肉身,哪怕去到內景都需要精神力護佑的血肉之軀,到底值得繼續走下去么
他曾以為,肉身如土,精神若土中枝椏,大地土壤若貧瘠,則樹木亦無法生長存活,然而元神重鑄后,陳嶼竟感受到其中對外界念頭意識的捕捉之能,雖然消磨的數目更多,轉化的部分完全跟不上耗損速度,但這無疑是個預兆。
精神力只要強大到一定程度,確實可以脫離肉身長久存在,而有了奇景之力的加持、重鑄后的元神軀殼抵擋人念,精神之力將更加自如。
反觀肉身,卻是漸漸陷入泥濘中。
“萬般武功,練到最后,至多不過化作一捧駁雜的氣血。”
陳嶼思量自己的道路,從胎息、內炁以及元血,一路走來,肉身似乎始終只作為了一個承載,一個放置著各般事物的擺件。
精神、法力、意識、靈性,諸如此般種種,反倒要受限于肉身這個托盤,假若他徹底擺脫這副枷鎖會如何
陳嶼凝神,嘗試去推導,然后驚訝地發現后果竟然令人驚喜,精神力將飛速暴漲,不再有血肉制約,意識雖會短暫的不穩,但只要奇景之力足夠,或者干脆待在青朧山中數年十數年,就可以將意識徹底與奇景熔煉一齊,屆時甚至能利用天外天意識星辰的力量,讓兩者共鳴,將奇景整個搬去天外。
上窮碧落下黃泉,從此無處不可去
只不過,這樣的話陳嶼掏出萬法銅鏡在膝上,運轉其中無數節點,感知投落在上,不斷向著更接下來的方向發散。
精神無有約束,可凝化風雷,不再假借靈文,呼風喚雨翻手之間
法力圓融入體,肉身大可作為柴薪點燃,靈性將踏出升華最后一步,意識凝煉如金鐵,他期待已久的精神之種的境界將達成,感觸天地、造化世間萬物
精神意識實在玄妙,僅僅他現在推導出的可能,就已經足以讓人渴望。意識不滅精神永存,拓印青朧山并將之拋飛天外天后,只要天地間人念不干涸、奇景不被擊破,就不存在身死道消一說。
與日月同輝
但
陳嶼眸光明滅,瞬息后沉寂,神色恢復了往常模樣。
“意識如浮沙,精神似浮萍,只能扎根天外天,一切都寄托給奇景。”
這大抵就是某種身合天地,可惜幾乎不用多想,他便將之拋棄,如此修法實在過于虛浮,意識來源肉身,脫離后哪怕能長存于世,可以不斷汲取外界靈性與念頭碎片,但研磨的再干凈也不是自己的,終歸會在一日日中失去本我。
這個過程或許會很久,千年萬載,而且未必沒有其它方法去錨定,但陳嶼還是不愿,心里莫名有個小疙瘩,有些隔應。,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