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嶼期待后來者依靠這些福地,能在大陣籠罩下走出修行第一步,不至于胎死腹中、半道崩殂。
“泉眼已經放開,接下來,靈性的涌動將迎來一段巔峰,之后將平穩,直到下一次靈性淤積足夠才會再次引發。”
陳嶼為避免現世與深層的靈互影響到天地大過濾效應,在適度釋放深層靈性的同時,也做好了后手,讓靈性汲取與噴涌不再無序,而是如潮汐漲落一般按照一定規律勃發。
站在青臺山上,他伸出右手,吹拂一陣風力,化作萬千杏黃光粒,洋洋灑灑沒入虛空不見,飄向遠方。
“法種已傳。”
“如此,便看后來者表現如何了”
境界不同往昔,在造化之道上走了長遠的陳嶼已無需再一個個去甄選,安然于山頭,自有清風過境,攜法種遍及人間。
不過法種內容與當初倒是無二,依然是一絲可蘊養精神意識的微弱法力,以及半篇熬煉血肉、養體強身的呼吸法。
前者啟靈,后者傳法。
法種千千萬,啟靈之種每一人都能得到。而傳法篇章卻不同,風會挑選,將選擇那些天生靈性強大的人,又或者在其它方面獨特,更適合修行之輩。
立在山中,眼下白霧朦朧。
陳嶼目光遠眺,仿佛隨同無數法種一起駛向未來,一幕畫卷徐徐拉開半角。
那是修行的大世。
也將是他以萬靈巧思養己身的時代。
越金漱回到了真武山,由于掌教與三位真人的安排,如今四堂六殿二十八山已沒多少人,顯得冷清。
尹文念歸來并未掀起多少風浪,只在少數幾人中引來關注。
掌教玉鴻,以及玉華、玉瓊兩位真人第一時間前來離雀山,四人靜室內相談了兩日一夜,越金漱帶著幾個同門一起守在門外充當護法。
第二日傍晚,四人走出,道人們年歲都不小,面色萎靡困倦,模樣邋遢。一番洗漱休息,直到次日中午才發下指令,召集了門人弟子返山。
十日后,鎮魔峰大殿,看著堂中端坐的幾位真人,以及一眾風塵仆仆趕回來的師門長輩與各山山主,底下的其余弟子或許還不清楚發生了何事,先是被派下山找尋些沒頭沒腦的,現在又急匆匆返山。
眾人皆是一頭霧水。
包括大半山主,他們雖知曉真人安排人手下山尋找的背后緣由,但今日他們看見坐在一旁的尹文念后,心頭一震,料想是之前掌教說過的事又有了變化。
而在弟子中,越金漱摩挲長袖內的手掌,上面一朵印痕已經黯淡,似乎某種力量在回山后的次日就消散一空。
她坐在師尊背后不遠,望看前方的眾道人,眸光閃動。
這次,大概真人們也不愿再遮掩,要吐露一切。
真武山上的事對二十八山外的世人而言知者甚少,寥寥無幾,只道山上道人往來出入,反反復復。
“說是封山,結果出入的還真不少”
好事者如此說道,卻也少有人關注根由,畢竟亂世之下,不止武林江湖,各處都紛亂,人人求自保,那還有多余精力去探究真武山在折騰什么。
不過也有明眼人,在知曉了真武山的動靜后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