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文頌經歷頗多,于戰場、官場學了不少,再不是當初那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愣頭青。此時,在他的率領下,陳隊一路挺進,接連攻破了宋義云麾下諸位大將。
威名赫赫,風頭一時無兩。
而隨著宋屠夫病重的消息掩蓋不住,傳遍大江南北,惹得北齊都忍不住從黨爭的百忙中抽出空來,想要南下吞并西北四州。
好在南梁北齊一時瑜亮,南梁亡后,北齊也緊跟步伐,不愿落后兩年多前發大軍南下,本以為能趁著南朝滅亡的時機一勞永逸,統一天下。結果朝中群臣眼瞧著南邊兒沒了,一時間精力都放在了內斗上,且愈演愈烈。
廟堂動蕩,數次三番波及前線,就連統軍大帥高言弘亦被喚回,深陷斗爭泥沼,難以拔脫出。
正由此,之后幾次零零散散的南下征討軍心離亂,否則又豈會被只有區區萬余人的嚴崇岳給攔下,始終過不得河間地。
如今,南邊形勢再變,北齊朝堂經過多次變故,終于時平靜了些,自然放不下這塊美肉,怎么都想著咬上一口。
雖說統兵之能冠絕南北的高言弘在斗爭中意外死去,但攔在河間的嚴崇岳也于不久前死在了崇山峻嶺中。
將軍歲老,在聽說越州同盟被破、越王身死的時候就心神皆哀,最后沒能撐過這個冬日。
而沒了嚴崇岳,北齊軍隊長驅直入,短短十余日便占據大半河間,甚至一度逼近中原三國。
不過這些對于陳隊來說算是個好消息,畢竟北齊數萬人南下,屯兵河間,虎視西北四州,讓宋義云不得不派遣部旅前往應對,在面東的戰場上難免乏力。
陳國看見了其中機會,陳慶忠將大量輜重從江南轉運前線,打賞士卒將領,讓的軍隊氣勢如虹,勇猛推進。
又半月,冬日轉暖,由于將帥心思多復雜,北齊始終不能越過瑤山,被堵在河間一帶,而東向的陳軍卻勢如破竹,高歌猛進。
一直到了春耕時節,戰事才緩和下來。
然而,還未等多方歇口氣,宋義云病逝的消息就流傳起來。
真,還是假
大帳內,文頌同眾文武相謀。
他知曉后方大概撐不了太久,前些日子王宮已經傳來錢糧告急,此刻春耕,更應停歇,縱然給了敵方喘息,但坐擁江南、河東河西,以及大江南岸、京畿等地區的陳國無疑有更多優勢,他們拖得起。
反倒是茍延殘喘的魏國,如今只剩西北四州以及西南七州中的三州之地最北的允州被陳國拿下,切斷了南北聯系,最南的砣方和黎渠由于當年宋義云對地方土族的屠殺,始終在反抗,魏國在這里的掌控力度很弱,如今局勢一變,留守當地的兵卒估計如過街老鼠般,算不得什么了。
帳中,謀士獻策、將領爭論。
最后,還是文頌定下決議,繼續西進。
“西南不足為慮,白州、西州素來知曉宋屠夫之惡名,厭惡者不可計數,隔絕了允州后沒有北地的兵員悍將,民亂一起,西南自破。”
“而丟了西州白州的糧草,早早被屠夫禍害的西北四州更是無力對抗北齊與我等的兵鋒。”
文頌開始布置,調兵遣將。
“且先圍起來,將瑤山以東的關口全數拔掉,隔絕內外,再派細作入西北,傳揚我軍大勝,以及不日就要開拔攻打的流言。”
“擾其軍心。”
“從失了允州開始,大勢已去,任他死與不死,屠夫都已無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