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膛破肚,擠出不用的細碎物件,攬在刀上一便給了雞棚里的母雞們。
沖洗、撒鹽入味,可惜沒有芡粉來勾芡一番,不然油炸也是鮮香酥脆的。
于是退而求其次,抓了把干菇,清洗完畢后,又剁了兩塊之前從山下云古村買來的干肉。
野豬肉味不小,不適合這種湯水,所以選的山雞肉。尤其那對雞翅,被他折下來,打算好好嘗嘗味。
弄完這一切,沒花多久時間,陳嶼將各種食材放在案板上用竹編罩子罩住。
“往后得種些生姜、蔥、蒜,不用的話還是缺了幾分味道。”
這一世的道門雖不忌豬羊肉之類的葷腥,但五辛還是有不少道士恪守戒律,少有吃食。
五辛者,薤、蒜、韭、蔥、胡荽。
最后一個又名香菜。
總之在那些追求“凈”的道士眼中這些東西都是腥臭的,吃多了不利于修行。
當然,秉持這些戒律的道士在此如今主要集中于清微道,而凈明法派的道理正好便是主修清微。
如此一來,云鶴觀中少有五辛便不是什么難以理解的事了。
實際上這一世道門規矩不多,不過仍有有一些戒律流傳,只是大部分都在時代更迭里被時光抹去。
譬如他曾在《廣云論.五行冊》中看到過一則故事,早在數百年前的道門還有禁止肉食葷腥的戒律,只是后來戰亂與武斗的加多,對護道武藝要求愈發嚴苛,于是這一條遵守的人便越來越少。
直到今時,肉食不僅不在戒律中,更有了日祭年祀必須用肉食的傳統。
變化不可謂不大。
然而這些和陳嶼無關。
他想吃啥就吃啥。
道門的規矩歸道門,還管不到他一個假道士身上。
陳嶼修的是隨心,可不是刻意算計和處心積慮,那般的求道就太過無趣,不為他所取。
時間來到傍晚,道觀的煙囪上裊裊升起青煙。
滋啦!
隨著泥鰍入鍋,煙氣激綻,霎時間灶房內彌漫如“仙境”。
一陣噼啪動靜,鍋內的泥鰍肉質漸漸染上一層焦黃,濃郁香氣四溢而起。
陳嶼揚入井水,說實話,他倒是想用靈液,可惜靈液用進去估計大半都要蒸發掉,太過浪費。
不過眼下這一鍋量雖然少,但山野泥鰍的味道應該不會差。
哪怕沒有太多佐料,他也有足夠信心做出一道好菜。
等到湯汁泛白,陳嶼加入蘑菇,又灑入事先擇洗好的芹菜,不多,提鮮足以。
……
山中,石潭。
夜色下,一方銀月皎潔,掛在云梢。
柔和月霞灑落,輝光掩映水面,隱隱間,有絲絲縷縷的光在匯聚。
光暈孱弱、纖細,仿佛下一刻就會斷去不再,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潭水上空的月華凝聚又潰散,反復不斷。
卻始終無法穿透水體,只能懸浮水面上,好似無根浮萍般蕩漾著散去。
與此同時,潭水深處,一口石洞中。
渾身漆黑的魚兒對水上的種種毫無察覺,此刻的它正伏在洞口,靜靜默默不動彈。
離著石巖不遠的水中,灑落著一片散發腥氣的米粒。
有游魚晃動,試探著靠近。
下一刻黑魚猛然擺尾躥出,一口朝著對方撕咬去。
淤泥揚起,淡淡猩紅中水體被攪動渾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