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開雜物間——縱使陳嶼心中溝壑萬千,但依舊改變不了眼下書架上只有寥寥二十余本書的事實,所以藏經室這個稱呼還得往后拖拖,現在就叫這名的話聽著實在有些別扭。
日子悠然,轉眼來到五月下旬。
這一日,他正在藥田里打轉,查看春黍的生長情況。
看了一圈,長勢良好,于是便不再擔心,轉身去了菜園。
在確認了靈液可以催熟植株后,他直接取了一袋,倒在木桶里,攪拌稀釋后潑灑在園子內。
幾天過去,蘭庭果和豆角都冒出許多新果實,玉蟲衣也從斷口上長出,至于青菜更是一片一片。
在此,陳嶼還有了個意外收獲,便是早先種下園子邊角的那些野菜,本以為都枯黃死盡,沒想到一通靈液兌水澆灌下來又冒出新芽。
這下子伴飯菜不缺了。
就是油鹽醬醋不多,他正考慮是不是要下山買些回來,順道背點兒面條,盡吃黍米總歸有些膩。
察看之后,陳嶼又端出裝有靈機孕育的春黍種子的木板。
上面鋪著淡淡青色,湊近后,能看到是一株株幼苗。
看了又看,著實喜人。
兩粒靈機的效果突出,投放后原本沒有動靜的種子都生長起來,抽發嫩芽。
但陳嶼還是有些擔心,靈機對絕大多數生命而言都過于的補了,他現在就怕這些春黍苗被養分齁死。
這并非沒有可能,之前藥田培育時就有先例。
不過幼苗緩慢的生長又讓他稍稍放下了些心,至少這樣一點一點生長看起來不會太過突然,突然到暴斃那種。
……
五月二十一日,陽光明媚。
難得,今日陳嶼提著釣竿準備去山里垂釣一番。
挖好了蚯蚓,裝滿了窩子,兩個竹筒在腰間一甩一甩,晃蕩不停。
石潭?不不不,他跟那兒魚相屬實是不合,短時間內是不愿去碰那條黑魚的晦氣了,這次陳嶼決定往更外側一些,去靠近臥蠶峽右邊的幾條淺溪。
說是淺溪,其實也有人大腿齊平,上個月萍雨剛過時入山路過,瞧著里面動靜不小,總覺得有大…咳咳,有魚,只求有魚就好。
大物是不指望了,陳嶼現在就像給自家魚竿開個張。
除此之外,這回他還別了一把蝦簍子在身上,到時候看看,若真碰了怪事魚不咬鉤,起碼還能掏些米蝦。
聊表慰籍。
山上,距離上次入山已經有快一月。
走得是崎嶇山路,不過七拐八拐后很快便來到了土路。
比起山道,這路談不上狹窄。山下村莊獵戶與采藥人大都走此道入山,久而久之原本雜草豐茂的野外便多出了一條通暢小道。
沿著路,又翻過臥蠶峽——正是第一次摘采蘆參的地方,兩岸崖壁陡峭,峽谷深邃,底下稀薄霧氣彌漫,能聽見潺潺流水聲回蕩,雖然微弱,卻一直不斷。
越過此間,視野頓時開闊。
人跡多了不少。
這是通往山外的路,去深山里還得倒轉回去,走陳嶼來時所途經的地方。
辯識方向,他沒用多久便找到了早早記住的溪流。
兩畔古木盤亙,低垂下長長枝條,藤蔓掛滿樹梢,葉片勾入水中。
樹下是滿地的鵝卵石,凹陷的沱岸零星分布,交錯如犬牙。
鳥雀啼鳴入耳,僻靜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