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嶼自然等不到那時候,他此番上來本就隨心,眼下,更多還是在欣賞山間秀麗的風光。
層巒疊嶂、山明水秀。
看著看著,他閉目靜神,照著云鶴功上記載的凈明之法滌清雜念。
不知是否沾了這處寶地的光,又或者確有感悟,朦朦朧朧間,喚神術本能運轉起來,精神力無有波瀾,而是以一種更舒緩的形式從泥丸宮中流淌出來
淡淡銀灰漫上體表,面龐仿佛籠罩一層霧靄中。
片刻后,這些溢散的精神力散盡。
陳嶼睜開眼,眸中閃爍。
“大定……”
此方水土道境修行共有五境,之前涉足過的初光為第一境,今日他則跨入了第二個層次,名為大定的境界。
只是和尋常意義上的修行境界有所不同,道境全看機緣,看感悟,修行心境到了一定程度才能進入。
道卷有記載,有道人經歷悲喜,一夜頓悟,步入第四境,然第二日便復歸回原樣,與之前相比,除了氣質平和了些許外并無多少不同。
也有人一生中多次跨入,但有時是第三境,有時是第一第二境。
道境不能如同武功那般熟能生巧,需要去感悟。有時候此刻僥幸進入了,之后沒了那份感悟便又難以復現。
正如陳嶼在初光上所遭遇到的一般。
迄今為止,自己踏入初光的次數屈指可數,倒是沒有想到,這回意外達成了更高層次。
即便如此,無數道人依舊對其趨之若鶩,盼望能跨入其中,體會那種玄之又玄的奇妙。
有道人傳說,道境修心,只有當五境皆有時,才能真正得悟道心。
山頂,陳嶼倒是很平靜。能意外跨入第二境,高興是肯定的,卻也沒有想象中那么激動。
或許有心境加持,此刻波瀾不驚。
不過歸根究底還是因為道境只影響人之心境的修行,雖然被視為修道有成的象征,但實際更像一時感懷,與頓悟類似。
那種精神都空蒙的狀態,確實比平常更容易激發靈感。
這才是陳嶼唯一看重的。
此時此刻,他并不覺得自己有多少改變,唯獨意識精神得到了片刻安寧,那處無垠汪洋再度停歇。
露出了角落里的薄膜。
看了兩眼便不再費神,畢竟看不懂弄不明白的東西再怎么瞧也是白費工夫。
不過并非全無所獲。
大定短短十來息,他卻借此梳理了許多,對己身有了更深的掌握。關鍵在于對炁的想法更清晰,往先斷斷續續、頭緒紛亂的諸多想法在空寂的精神下盡皆得到了整理和明確。
瞄了眼天色,估摸著還有個把時辰才會落山,他想了想,趁著稍縱即逝的靈感尚未沉寂,陳嶼不打算停下,決定繼續先前對體內盤踞的炁的未盡探索。
早先,他本想著將炁引導進入到肉竅之內,但后來血肉增生太快,將陳嶼都嚇了一大跳,趕忙停止。
不過反應過來后還是發現了異樣,穴竅內部滋生了一層肉膜,或許是受到炁的刺激而產生的變化。
“導炁入穴暫不可行。”
陳嶼很肯定,因為那處穴竅還遠談不上大,若是在心竅內增生肉塊,恐怕根本來不及阻擋驅散,后果不堪設想。
除此外,還有凝聚炁竅的路子。
上輩子看的故事里這種有很多,只是無法實現。他的精神力壓制不住,牽引炁都很勉強,何談揉捏成穴竅模樣。
還要掛在體內,指不定什么時候就爆開來。
不過還是有辦法,除了以上兩種,陳嶼腦洞還有不少,今次便要再來嘗試,看看能否真正趟出一條通天大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