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至于那些眼目……這半個月來一直忙活著組合乘風化虹術,倒也沒忘了那枚從天外天帶回的天石。
赤紅色晶石自天外塞入泥丸,可能正是因此,那道破口雖然復合,但在之后依舊纏繞著些許細微波瀾。
水紋漣漪一般蕩漾在泥丸宮壁上。
他發現有了這玩意兒后,在天外天更利于感知和捕捉意識所化巨球,往返出入簡單了許多,比泥丸外那一處要容易感知得多。
嘆了口氣,這事兒好壞參半吧。
陳嶼當初突發奇想將天石帶回,留下的漣漪依舊存在,導致附近出現了更多黑蟲以及類似的東西,瘋狂沖擊。
下面就是泥丸宮、是精神內核,一旦沖入不用想也知道后果不會好。
好在他驗證后發現巨球應對擊碎這些事物所消耗的正是精神力,恰恰這東西他不缺。
于是主動在裂痕處布置了一個已經漲到數尺高的小人,牽引四周溢散的精神力匯聚,時刻填補裂紋,平復外部傳來的各種動蕩。
不過裂痕不大,這時候的消耗不多。
甚至比不過平日里的恢復速度。
天外天與內景地都在探索,后者主要尋找新的存在,不過一直沒有發現。倒是前者,關于天幕之上那片‘幻想具現’空間他有了幾分猜想。
總所周知,人是會思考的,一個人的念頭紛雜無比,可以說每時每刻都在產生各種念頭,這與主觀意識無關,刻意或不刻意都無法阻止念頭產生,除非死亡。
腦域的變化暫且摸索不得,那是精神產生的初始,縱然陳嶼跨入精神領域有不短時間,也不愿貿然深入。
萬一腦袋玩兒壞了,以此為依憑的精神力說不定頭一個就潰散掉。
搖了搖頭,將思緒收回,陳嶼從懷里拿出那枚精神之種,像極了大白根種子。
隨著時間流逝,關于第一次深入那片空間的記憶再一次模糊,但與之相對的是第二次進入后的記憶卻不受影響。
他懷疑這與自己當時事先醒悟自我有關,并未迷糊著被攜裹其中。
最后甚至一度主動打破了空間限制。
事后,陳嶼又一次去往,那片空間再度復原,立足其中時便會受到若有若無的影響,讓他恨不得趕緊凝聚鋤頭開始挖地種田,種他個三五十年。
結合在精神一途上的種種,幾次遭遇讓他猜測,假若天外天包涵了意識巨球在其中,那么天外大抵也是精神層面的某種存在的具現。
一如泥丸、意識海。
而天幕之外……或許便是更深層。
陳嶼早先將意識劃作上下層,上層也是最淺的一層便是那片產出精神力的迷蒙之地,后來在那里挖出了一片空間,發現位置對應眉心,取名泥丸。
泥丸宮同在上層。
至于渲染輝光、凝聚靈機的無垠意識海,他尚未找到,不過就天外天所見來看應在天外天之上,列為下層。
天外天同位下層。
而如今,天幕之外則算是上層與下層之外的第三層,‘夢幻空間’就在此。即便不是,也是第三層與第二層的臨界。因為在那片空間破裂后,陳嶼還目睹了另一個光怪陸離的奇異之地。
至于天幕打破后所見的異色空間,他懷疑也在第三層,那里太詭異,各種特質聞所未聞。
二次蛻變的精神力滲透進入都只能存留瞬息便被同化吞食。
“夢幻空間應該與人的念頭有關。又或者算是一種執念的具現。”
所以,我的執念是種田?
不至于,或許是執念之一,那片空間位于的層面未必沒有其它空間存在,只是未能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