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威脅人類,應該有兩個層面的概念,一種就是,勞動力逐漸被機器人取代,人們會喪失存在感,最終變成行尸走肉;第二種概念,就是說機器人變成戰爭或者暴力的產物,在戰場等地對人類展開直接的屠殺。
人類可能會接受第一種情況,但絕對不會接受第二種,如果在激烈的戰斗中,出現了機器人非法殺人的情況,那應該由誰來承擔責任呢?答案是沒有人。
不問責,意味著對今后的犯罪行為沒有威懾力,對受害者沒有進行補償,對肇事者沒有進行社會譴責,機器早就開始充當戰爭工具了,但是之前,它們的使用方式是由人類控制的,現在如果人類會放棄這種控制權,把事關生死的決定交給機器,風險就太大了。
如果某一天爆發了戰爭,冰冷無情的機器人將槍口對準了人類,這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當人工智能有了自己的意識,掉轉槍口對準了所有人類,我們的世界又該是怎樣一種景象?而人類將生殺大權交給機器人,生命的尊嚴又該何去何從?生命的價值,真的是一些沒有感情的機器可以理解的嗎。
所以邦聯就算是出現了改造戰士,讓人體內置合金裝甲,也不準備把戰爭機器人應用在軍事領域,畢竟槍桿子還是掌握在人類自己手中比較好。
所以當邦聯政府公布威脅是一個機器人族群之后,連那種圣母組織都沒有組織抗議。因為就連過度愛心泛濫的圣母內部,都覺得一個機器人以族群的方式出現,簡直太可怕了。
驅逐了零散的抗議者之后,整個邦聯議會一片坦途,多少年以來,邦聯議會基本上每做出一項決議都需要海量的時間,而且還不一定能實行,因為隨時隨地都有抗議者出現。
這一次順利的程度連不少議員都驚訝,因為面前一個機器人族群,至少政府是這么說的,整個邦聯的所有民眾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而且邦聯政府也說了,那個可怕的機器人族群已經和人類接觸過,知道了人類邦聯所在。
這一點讓每一個人類心中都警兆頓生,這個感覺很不好。如果邦聯民眾知道軍方已經戰敗過一次的話,估計擁護戰爭的民心會更加順利。
當然現在也已經很擁護了,這不排除五強在暗中帶節奏的努力。五大行政區的真正決策者,沒有一個感覺不到這些機器人大軍的威脅。只要是資源足夠,機器人幾乎是可以無限批量生產的,所以不要看人類足有五千億的數量。
以現在的科技,五千億不是什么遙不可及的數字,一定時間和一定的技術下,機器人的數量完全可以拉平。
某個并不算太奢華的會議室內,由全息影像構成的虛影正在交流,這不是天天能讓民眾在電視上看見的議員,而是很多民眾都不認識的掌權者。這些人才是邦聯真正的大人物。
“我就不相信了,一顆星球,哪怕是資源足夠豐富,有這么大的生產力和我們進行消耗么?全面開足馬力生產戰艦,我們不能給那些機器人太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