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半天,這道足以令人失明的光亮才過去,電弧纏繞的林格靜立在原地,表情略有些猙獰,良久之后吐出一口白煙,虛弱的道,“真是差點被電成碳,好險。”
“是誰說碳基生物就不能抗電的!”此時林格的頭發直立,要是長一點活脫脫一個大掃把,收起奧丁系統再把軍裝穿好,才再次來到這道能量柱的邊緣,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從地底抽取能源的裝置,并不是以核能為中心的裝置。像是氣態星球、甚至恒星都可以作為能源的來源地,巖石星球當然也可以。
只不過巖石星球的能源開采難度比較高,突破地面長時間才能到達地幔帶,對鉆探技術有十分巨大的要求,再者擴大產量也是一個問題。所以在技術到了一定的水準之后,除了采礦之外,人類不會在想辦法提取巖石星球的能源,把注意力打到了氣態星球上。
不過不打巖石星球的主意,不代表這種能源就不存在。甚至巨大部分的矮行星,都有提供這種地下能源的環境,矮行星的質量已經足夠產生地核。
要是把行星比喻成一個人的話,地核還在發揮作用的行星可以說是一個活人,地核停止工作的行星算是一個死人,大部分的矮行星都有地核,有地核就有地幔帶。
從地下吸收能源作為這種鋼鐵堡壘的動力,顯然比核聚變安全的多。要知道這是戰爭時期,核聚變哪怕技術在高,在戰爭環境下也不能說安全。
一旦出現爆炸,這可不是金屬外表就能抵擋住的災難,機器人在這個時候并不比人類強多少,近距離爆炸會把機器人燒成鐵水,遠一點的強輻射不能對鋼鐵外殼有什么損害,但要把身上的中央處理器和裝配的各種儀器燒壞,也是輕而易舉。
燒了中央處理器,基本上也等于是死亡,顯然賽斯星人也不愿意碰這么危險的東西。
對林格而言,這只能證明炸了這道能量柱也沒什么關系,不會殃及自身。將定時炸彈設置好,他就頭也不回的順著管道回到地面上。
“營長回來了!”隨著一道飽含喜悅的聲音,不少士兵都對林格回歸表達欣喜。當然也不全是欣喜,沒準也是嘲笑。
誰讓林格現在的尊榮實在是非主流了一點,頭發好像是一個大掃把,身上一股焦糊的味道,倒是非常符合戰爭的環境。
要不是奧丁系統掠奪了對方的電力,沒準現在被電成碳的就是林格。要不是暗能量幫助林格屏蔽了不少電力,他一樣會變成碳。可沒有如果,現在的勝利者就是他。
“將這張光盤馬上發給指揮官!”林格拿出一張信息接收器,將自己剛剛和那個賽斯機械人的對話都錄下來,也包括鋼鐵堡壘的能源提供方式。至于他變身的那段當然是沒錄的,已經用奧丁洗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