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謝寧大將這種指揮官,有多少兵力都不嫌多,越大的兵力用起來越是得心應手。韓信點兵多多益善,說的就是他這種將領。龐大的兵力可以以正破奇,隨著掌握兵力的提高,同時能壓縮本方傷亡,打出懸殊的傷亡比例。
以兵力優勢強勢碾壓,固然沒有以少勝多振奮人心,但和善于以少勝多的將領相比,兩者并沒有高下之分。都是為了最后的勝利。
“歡迎第二艦隊到來,馬上嘗試對接,現在我們和后方趕來的指揮官見一個面。”摘下思維傳感器的謝寧大將下命令道,他雖然自覺和那些亦政亦軍的指揮官不是一類人。
但也承認那些在政界軍界都擁有廣泛影響力的將領,擁有遠遠超過自己的話語權。
“從目前的數據來說,我們取得了一場大勝,但是這樣還不夠,戰爭不是一交換比來決定勝利者的,就算是我們的損失在對方的百倍以上,只要對手最后失敗。那勝利者毫無疑問就是我們,計較傷亡比那不是戰爭,那是決斗。”
如果過分的計較傷亡比,那很多歷史就不是現在看到的樣子,地球上的二戰勝利者就應該是軸心國集團,而不是現在五強的前身。難道軸心國集團可以用傷亡比給自己遮羞么?不能,你自己本身沒有這么大的實力,怪我動員比更加強大的力量么?
戰爭傷亡比往往失敗者給自己的遮羞布,用來掩飾自己失敗的根本問題,造成一種天要亡我非戰之過的樣子,從而沖淡戰爭失敗帶來的挫敗感。
對于邦聯而言,用少量的兵力占領這個星系固然值得弘揚,但用龐大的兵力堆死對手也絕不可恥,同樣是取勝的一個部分。
顯然第二艦隊的將領在對謝寧大將表示祝賀的同時,同樣也對目前的進度有一點微詞。不是說現在的進度不夠好,意思是可以更好一點。
“我當然也認為凌震上將說的有道理,雖然我不是很關心政治,但絕對能理解邦聯政府希望快速得到戰勝消息的心情。”謝寧大將溫和的笑笑道,“不過戰爭是會死人的,我的部下并不是機器人,我不能拿士兵們的生命和批量生產的機器人去拼消耗。不過要是戰艦對戰艦么?強攻硬取不是不可以。”
強攻硬取,正面作戰,本身就是謝寧大將所擅長的,冒險反而是他不擅長的。
“不知道分兵突進,還是合兵一處?”彼得羅夫上將問出了一個關鍵問題,涉及到指揮權以及目前戰場的形勢,撕逼是可以的,但要分時候。
經過時間不太長的討論,還是決定合兵一處,太陽系內作戰,就算是短暫的分兵進攻,最終的目的地仍然是賽斯人的母星,索性也不多此一舉。大戰當前之際,太空艦隊的指揮曾,沒有出現狗血爭軍權的故事。
既然如此的話,謝寧大將開口道,“我建議休息兩天的時間,很多士兵頭一次上戰場,目前已經有不少士兵出現了戰場綜合征,緩解一下現在緊繃的神經,對接下來的作戰有絕大的好處,要知道一旦突入賽斯母星,更大規模的登陸作戰還在等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