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次蟲洞陣地爭奪戰,不同的是攻守雙方換了一個位置,但戰斗一樣激烈。蟲洞周圍的電磁炸彈都已經引爆,兩支艦隊正在激烈交戰當中。
人類太空艦隊的反應不可謂不快,在蟲洞開啟之時就已經知道敵人來了,并且火速投入到了戰斗當中,同時發出戰爭警報,讓其他艦隊過來支援。
這次主要是戰列艦編隊的戰斗,畢竟在真正的太空站當中,重型登陸艦雖然也有自保之力,但基本上只能算累贅,上去除了增加傷亡之外,沒有什么好處。
“交換比這么難看,真的只是外形的劣勢么?還是賽斯機械人在機械工程上比我們要強一點?”不斷傳來的戰報讓前線司令部無法開心起來,以多打少都沒有優勢,蟲洞里面還在源源不斷的鉆出來敵方的戰艦,這種趨勢并不好。
“其實我們早就應該認識到,我們自己的戰艦在外形上吃虧太大,不論是武器布置,還是受打擊面積,面對這種球形戰艦都太吃虧了。行星以球形的外表存在,本來就是對宇宙的適應,可長久以來我們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球形戰艦有眾多的優點,仿星球的外表配合自轉,不論在圓截面的任何一部分,都沒有明顯的缺點,就算是遭到攻擊,也不會出現致命傷害。再者戰艦啟動防護罩保護之后,就必須將整個艦身包含在其中。球形戰艦因為本身是球體,所以撐開防護罩需要的能量遠低于掐戰艦,就算是同等大小,也會更加節省能量,因為球體不論是長寬都是一樣的。
“分子分解力場完成多少了?”謝寧大將也在前線指揮部當中,問起了另外一個問題,“如果對方的人造行星過來,勉強啟動的話,有多大把握摧毀對方的人造行星?”
“把握?勉強啟動的東西就不要提多少把握了,非要問的話就是五五開……”
就是可能會大獲全勝,可能會一點作用都沒有,畢竟這是分子分解力場的第一次啟動,到底會出現什么后果,沒有人知道,也許根本就啟動不了。
“而且賽斯機械人的人造行星還沒有出現,現在考慮這個問題是不是太早。”
“對方的人造行星一定會出現的!”謝寧大將用不容置疑的口吻道,“從資源的占有對比來看,弱勢一方如果想要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必然要通過冒險提高勝率,這種戰爭之下肯定寄希望兩三次戰役的巨大盛果,來改變失衡的局勢。所以人造行星肯定會出現的,只不過對方還沒有建立起來穩定的陣地。上次戰爭我就發現,對方的人造行星動力似乎有問題。可想而知正常的速度肯定偏慢。”
“也就是說對方正在爭取時間?人造行星還在準備進入蟲洞?我們是否應該阻止?”
指揮部的氣氛為之一靜,其實眾多將領想的是另外一個可能性。那就是把人造衛星放出來,啟動分子分解力場看看能不能摧毀這個心腹大患。
這肯定要進行一定的誘餌工作,誘餌工作代表著一定意義上的犧牲。所交換的就是賽斯機械人的人造行星,總之就是和敵人賭的更大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