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聲納探測,以及我們通過系統建模預計。”
研究員踟躕了幾秒,咬了咬牙繼續說道:
“情況可能會非常糟糕,我們用電腦模擬了1000多次。”
“最好的結果,曾經加固過的最穩定的中心區域,還能保留了一段大約一百米左右的安全區域。”
“最壞的結果,這1120米的隧道,除了北側入口一百多米的位置以外,全部淪陷。”
“剩下百分之85的模擬結果,隧道內沒有完全坍塌的距離,不超過100米。”
聽到研究結果,所有中隊長的心都咯噔了一聲。
他們知道這回事情是真的大條了。
就聽研究員繼續說道:
“南側這邊的隧1010塊錢一個啊輛貨車追尾側翻,隨后引發的爆炸,直接破壞了隧道的主體結構。”
“巨大的爆炸引發結構共振,讓一些原本已經老化的建筑結構瞬間分崩離析。”
他手指著電腦示意圖:
“你們看,正常隧道的建筑都是分段式結構。”
“通常是每100米或者150米就進行一次分段,就是為了避免主體結構出現共振現象。”
“然而長青隧道的建筑年限已經超過35年,那時候是使用的整體澆灌技術。”
“雖然已經設計師在35年前,已經創新性地在隧道的一些節點,做了力學的支撐和防護,但是起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
說著,他在隧道的中部,畫出了一個橢圓形,囊括了其中一段隧道。
“唯有這中間的一段隧道加固,是三年前做的。”
“用的是鋁合金加上rma工程塑料做的加固,無論是強度還是延伸,性上都做得非常好。”
“所以我們推測這一段被加固過的路段,倒塌的風險不會很高。”
“如果其他的群眾,能及時進入這一段隧道,那么安全系數是非常高的。”
“至于其他的地方.....”
研究員抿了抿嘴唇沒有把話說完,但是在場的所有人沒有一個是傻瓜。
大家都明白研究員,想要說的到底是什么。
能進入隧道中部的人,能安全活下來。
那潛臺詞就是,沒辦法進入的人估計就很難活下來了。
想到這里,所有人的手腳都有些冰涼。
一輛普通汽車的長度是5米,由于事故發生在車流最密集的下班高峰。
所以,在長青隧道里面出現堵車的情況,是非常正常的。
一輛汽車的長度,加上兩輛車的車距,一共加起來是10米。
長青隧道的全長是1120米,北側入口有110米左右的距離沒有坍塌。
也就是說,長青隧道坍塌的總長度大約是1000米。
即便出現最好的情況,隧道中央150米沒有坍塌。
那么坍塌的長度,也足有850米。
簡單地換算一下,就可以知道,一條車道上,最少有85輛車。
長青隧道是一條三車道的隧道,也就是說最少超過250輛車被困在里面。
即便每輛車只有了一個乘客和一個司機,被困的群眾數量也超過500人。
在得出了這個數據之后,眾人都感覺有些暈眩。
這時一輛黑色的商務車由遠及近,快速地停在了應急通道旁邊。
商務車上下來了兩個中年男人,以及一個年紀較大的老人。
老人顯得有些老態,不過精神還算比較不錯。
三人快步來到臨時指揮所這里,在了解到具體情況后,老人的臉色也變得很難看。
“你們消防隊伍這邊立刻開始救援行動,我向軍區那邊申請緊急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