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中則感受到肌膚的炙熱,擦了擦臉頰的汗水扭頭看去,目光清亮而驚艷。
看到那崇山峻嶺間露出一個弧度的日光,寧中則的心嘭嘭跳動幾下。
“真的不一樣。”
宋青笑而不語。
幾個月前,他深夜狂奔下山,雖然也算是下山。但是終究因為時間的緣故,見不得太多人,也無法與人接觸。
寧中則更是著急歸山,一路趕路,自然顧不得欣賞什么景色。
如今猛然看到這日出,寧中則到底是看到了不一樣的光彩。
她忍不住腳步加快,但是山下的景色也不美,帶著一絲令人煩躁的氣息。
西北大地,自古苦寒。
從歷史來看,北方地界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從秦始皇橫掃六合,再到大漢威臨天下,直到南宋偏安一隅,中原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之地。
哪怕是南宋開發江南,依舊抵不過中原的重要性。
直到老朱以乞丐之身,以南伐北,定鼎天下,天下間的地理優勢才有了反轉的可能。
隨即大明傳承,以叔伐侄,政治中心再次逆轉。不過天地大變,時間推移,或許是數千年來北方大地開發的太過狠辣,也或許是承載的人類文明不堪重負。
直到此刻小皇帝繼位,天災不斷,再加上大明獨特的戶口制度,以及文官集團的崛起,天災人禍并存之下,北方越加貧瘠。
或許是時代的推移,也或許是天地運行的后果,接鄰大海的地方越加繁榮,直到全世界文明不斷的推進,文化經濟方面的重心不斷的轉移,貧窮著越加貧窮。
由此可見交流才能發展,只可惜大明的制度限制了交流的可能。封建王朝能夠空前強大爆發出所不能預料的戰斗力,但是封建王朝的制度也能摧毀一切,讓一切進步走向后退的深淵。
當寧中則一腳踩在山腳下的時刻,她恍惚間察覺到內心沉重。當她前行百里,看到人跡越加多了,手中的長劍忍不住的抓緊。
“以前的華山不是這樣的。”寧中則看著街道上乞丐成群,看到百姓衣衫破爛,忍不住皺眉說道。
宋青無言。
這不是正經的歷史,武俠的存在有獨特的作用。以這個世界的大明來看,各大門派,江湖武林與朝廷是并存也是互相戒備的狀態。
朝廷會防備武林門派做大,俠客會殺貪官污吏怒罵朝廷。
朝廷會給武林各派禮遇用來穩定地方安危,武林門派也會幫助朝廷鏟除罪大惡極或者政敵之類。
很奇怪的一種關系,雙方維持著表面的平衡。看上去這樣下去也有好處,其實不然。
比如五岳劍派的地盤朝廷影響力受到削弱,若是出現天災人禍,朝廷往往不會去管,而五岳劍派卻要費盡心機去管。
五岳劍派若是不管,名聲就會受到打擊,收徒會受到影響,傳承或許會斷絕。
華陰本是華山派的地盤,整個西北大地都是華山看管。華山鼎盛時期,任何一個門派都要看華山的臉色,想通的道理,若是百姓出現苦難,華山也要擔負責任。
但是,門派畢竟是門派。
大明時期,天災人禍不斷。大明,也是歷史上最強硬的朝廷,但是,同樣也是最窮的朝廷。
西北大地干旱連連,朝廷根本不會去管這里的民生。民生好了,壯大的只能是華山派,再加上貪官污吏,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華山派即使再強盛,也無法發展整個西北大地。能照顧到華陰片片之地已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華山鼎盛時期,華陰是最安全的。
但是華山沒落,華陰也變了模樣。
缺少了人來人往的武林人士,再加上天災人禍官員不作為,經濟定然會衰退,百姓也會越來越艱難。
直到壓抑的矛盾迎來大爆發,這片天地才會豁然煥發出新的活力。
戰爭會摧毀一切,殘酷無比。但是也會帶來新生,剔除無數負重。
當一個種族囚禁在一片看似龐大卻實際狹窄的天地中的時候,毀滅很新生會不斷交替,血與火就是輪回的主題。
因此別說什么韃子是天命之子,歷史上哪一個王朝不是殺了無數人,空出無數土地,然后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機會。
至于所謂的韃子盛世,與歷史上任何一個新建的漢人王朝相比都不過爾爾。
人口銳減到那種程度才爆發了所謂的番薯盛世,豈不是可笑?
也由此可見制度的倒退是何等的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