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上,許知遠扮演的街頭藝人,正在拉著小提琴。
琴聲溫柔優雅,包含著對生命與希望的熱愛。
年幼的小演員,一臉渴望地看著許知遠,看著他優雅的動作與和善的目光。
許知遠面對著小演員笑了,小演員也看著許知遠露出了笑容。
下一個鏡頭,只露出了小女孩的一雙腳,旁邊是她拎著的小提琴琴盒。而在她的身后,則是一輛急促鳴笛的轎車。
馬芮嘉的聲音,突然響起,“聾子還想學小提琴,你腦子有問題吧!”
伴隨著咒罵的聲音,小女孩已經長大成年,成了現在的冉丹丹。
馬芮嘉站在她的面前,繼續辱罵道:“為什么不去學點別的,能不能別再我面前出現?”
馬芮嘉無情地嘲諷著,咒罵著,可是冉丹丹卻一言不發,沒有一句反駁的話。
因為她根本聽不到!
她是一個聾子,一個什么都聽不到的聾子,可是卻選擇了音樂,選擇了小提琴。
面對著一言不發的冉丹丹,馬芮嘉心中的怒意更盛。
在練琴房內,馬芮嘉憤怒地拍了一把鋼琴的琴鍵,隨即便是猛地抬手,掀翻了冉丹丹面前的譜架,隨即便憤然離開。
冉丹丹抱著小提琴,仍舊是一臉的茫然。
“你在浪費所有人的時間!”
馬芮嘉的咆哮,冉丹丹雖然聽不到,但是她憤怒的樣子,卻烙印在了冉丹丹的心里。
委屈的淚水,終于在一個沒人的角落里,悄然落下。
冉丹丹的心里委屈,但對音樂,卻更加的渴望。
她又回到了她第一次看到小提琴的地方,許知遠還站在那里,繼續優雅地拉動著小提琴。
一曲完畢,周圍人都對許知遠報以掌聲,許知遠也對眾人微微鞠躬。
而當人群散去,冉丹丹出現在了他的面前。
許知遠用眼角余光看到了冉丹丹,但他卻沒有說話,而是做了一個拉小提琴的動作。
字幕上,出現了一行字,“你還在拉小提琴嗎?”
原來許知遠這個街頭藝人,也和冉丹丹一樣,是一個聾啞人。
他聽不到聲音,但卻可以演奏最美的音樂。
面對著自己的啟蒙老師,冉丹丹哭了,心中所有的委屈,都在這一刻爆發了出來。
街邊的馬路上,冉丹丹用手語對許知遠問道:“為什么我跟別人不一樣?”
許知遠看著自己的學生,臉上充滿了憐愛疼惜的表情,一樣用手語回答道:“為什么要跟別人一樣?”
滿眼淚水的冉丹丹,不解地看向了許知遠。
許知遠依舊是淡然的模樣,緩緩地用手語說道:“音樂,是有生命的。輕輕閉上眼去感受,你就能看到它!”
看著老師的解答,冉丹丹似乎有所明悟了。
她重新拿起了小提琴,用心去感受,感受它的生命力。
像是輕輕拂過的風,像是滴滴墜落的雨,更像是風雨之后的彩虹。
在這時,音樂就像許知遠說的一樣,它擁有了生命,在冉丹丹的指尖,跳躍起來生命的舞蹈。
這時,一張海報的鏡頭出現了。
這是一張古典音樂大賽的海報,所有對音樂抱有夢想的人都可以參加。
不管他是否健全,是否能聽得見聲音。
看著這張海報,冉丹丹抱著自己的小提琴,選擇去追尋自己的音樂夢想。
與此同時,馬芮嘉也在瘋狂的練習,十個手指快速而又凌厲地按壓在黑白琴鍵。
這音樂聲急促,而又咄咄逼人,像極了她暴躁的脾氣。
而在另一邊,冉丹丹則優雅地拉動著琴弦,在天臺,在原野,在街邊。
無論在任何地方,只要拉動起了小提琴的琴弦,那里就是她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