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王知一要表達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做綜藝節目,不耽誤接廣告啊!
廣告制作周期短,綜藝節目制作周期長。
如果只看性價比的話,廣告當然是更賺一點。
但是綜藝節目模式基本是固定的,只要節目組足夠成熟,鄭謙大可以定下一個基調,然后就撒手不管了。
可是廣告,卻要鄭謙一直盯著,整個劇組沒他就轉不起來了。
按照王知一的想法,做一個綜藝節目,培養出來一個成熟的團隊。隨后讓團隊運營節目,鄭謙只是負責督導。
那剩下的時間,大可以接幾個廣告拍拍,絲毫沒有耽誤別的事兒。
不過廣告接的少了,但是質量必須上來,重質不重量!
只要讓業內覺得,天王廣告出手必是精品,那鄭謙就可以繼續自抬身價,提高服務費。
王知一所想的每一步都很好,甚至堪稱完美。
只是唯一一個漏洞,就是現在的綜藝節目,還不是鄭謙前世的制播分離,而是電視臺一手承包。
所以那些天價冠名費,是電視臺的。各個品牌植入廣告費,也是電視臺的。
電視臺為了收視率,倒是會跟一些制作公司聯合制作,不過全都是一錘子買賣。
電視臺直接買斷節目,以后這節目是賺了,還是賠了,都跟制作公司無關。
換句話說,這制作公司其實就相當于電視臺的一個臨時工,拿錢辦事兒,完工走人。
雖然這么做把風險丟給了電視臺,但同樣的也把巨大的利益,也一起送給了電視臺。
這么做有好處,同樣也有弊端。
因為制作公司跟電視臺一起做節目的時候,心里肯定是覺得節目不錯,但是能不能火起來,誰都不知道。
制作公司心里沒底,所以很愿意接受電視臺的買斷,畢竟是旱澇保收嘛!
可要是制作公司心里清楚,這節目只要播出絕對爆火的話,估計就不太情愿了。
畢竟一檔爆火的節目,從冠名到植入,還有節目間隔的廣告,幾乎每秒鐘都是錢啊!
爆款節目做分成的話,制作公司完全可以在一兩個月的時間內,身價暴漲。
只不過大多數制作公司,心里都不敢保證自己的節目會火,所以沒人敢去賭這個。
可是鄭謙不一樣啊!
他兩世記憶,可是很清楚的記得,前世的幾檔現象級的綜藝節目。
就算搬到這個世界有點水土不服,不能成為現象級的節目,但是紅極一時也是可以做到的。
鄭謙心里很有把握,只要有足夠的資源,他就能打造一個爆款節目來。
只不過電視臺能不能接受直播分離,這就不太好說了。
畢竟這個世界的娛樂文化,跟鄭謙前世差了好幾個段位呢。
現在還處于模仿港臺綜藝的時代,就連選秀節目都沒有。
而目前的觀眾,還是很吃這套的。
估計現在的節目形式,還能玩個一兩年,絕對沒問題的。
雖然各家電視臺的收視率,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但還沒有到讓他們絕望的程度。
而鄭謙要是提出制播分離,那意識太超前了,估計沒人會接受。
鄭謙思索許久,才對王知一說道:“知一哥,你想法不錯。不過現在電視臺做節目,都是一錘子買賣吧。就算幾個億的天價冠名費,估計也跟咱們無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