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研究人員一直憂心忡忡。
現代的知識體系實在太龐大,而這份龐大就是相對于人類緩慢的知識汲取速度和短暫的壽命而言。
光是系統的學習一個學科某個方向的知識,也就差不多需要博士畢業,尋常人到了那個時候,年紀都三十多歲了。而博士畢業,不過是剛剛跨入研究的地步。人類最容易出成果的年紀,整個而言是在五十歲前,一旦到了五十歲,精力、體力、思維能力、想象力都在下降,想要繼續做出重大成就,那樣的人非常的稀少,不能代表主流。
所以,從三十多歲到五十歲就是研究的黃金階段,短短的十幾年時間,連二十年都不到,能夠干點什么?以人類目前平均的知識汲取速度,十幾年時間,能在自己那個鉆研的點上,做出一點成績就算不錯了,而能在本學科內多精通幾個方向就非常杰出,都能稱得上一句行業翹楚,而想要橫跨多個學科體系?
答案是幾乎不可能的。
龐大的知識體系,尋常人能夠看完看懂都是一件難事,別說融會貫通了。
所以,隨著現代知識體系的暴增,人類消化知識的效率恒定的情況下,科技陷入停滯,幾乎是必然的。
秦元清也是基于此,覺得這個問題必須解決,不然的話,他再怎么努力,實際上估計人類就是止步太陽系,因為等他老了,沒有這般能力的時候,世界的發展就會在他現在定下的框架下,發展個一兩百年就到頭了,就遇到瓶頸和天花板。
就像,大航海時代發展到20世紀末遇到了天花板,就是美利堅都在那個時代巔峰期打圈圈,后面直接膩了,直接方向一轉,轉向更容易賺錢的金融資本,以至于整整四代人從事金融、律師等,沒什么杰出的人愿意去當工人、工程師,連學者都不愿意當。
若非如此,其他國家根本就沒什么機會。
所以,必須得攻克這個問題,使得人的黃金階段可以進一步延長,現在理論上人類的壽命極限150歲,不說人的黃金階段延長到150歲這個夸張,只需要盡可能讓人的青年、中年年齡段往后延伸,每延伸10年對于社會的作用將是無比巨大的,若是延伸到100歲,那么人類就有希望走出太陽系。
而毫無疑問,這需要從生命科學入手,如何去延遲人類的衰老,成了一個重要課題,也正是如此,秦元清才親自作為課題的發起人。
喜歡重生科技學霸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重生科技學霸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