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華夏高校院系大調整,足足持續了三年才逐步進入尾聲,調整之后的大學面目全非,很多理工類的大學不必要的專業都被拆分了,只保留理工類專業,師生都調整合并到其他學校。而師范類高校,也都被重新拆分重組,專注自身領域。藝術類學校同樣被重新整合了,很多亂七八糟的專業都被砍掉了。
水木等名校,遭到了重創,單單水木就被拆分獨立出十個大學,很多院系都被剝離出來,要么單獨組建大學,要么并入其他大學,只保留了理工類,成為名副其實的理工類大學。燕大也不例外,都沒有逃過院系調整的大抓手。
這一項院系大調整工作,到現在都沒有結束,估計還得兩年時間才真正算是大功告成。
通過全國高校院系大調整,使得全國的高校分布變得均勻起來,雖然還是有些地方特別強勢,但是比起先前已經好了非常多,很多校企在這一次大調整中被徹底重組,使得學校純粹的成為學校。
整體來說,在這一輪全國高校院系大調整中,獲利最大的就是東北三省、中西部地區。
第五天早上,并沒有出去參觀企業,而是來到了位于長安城的一處航天指揮中心,這處指揮中心同樣通過網絡,直接與京城指揮中心聯網著,此時要進行著是‘天宮號’空間站的退役儀式。
作為華夏第一座空間站,‘天宮號’空間站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也正是這一份意義,在它服役10年之后,一再延遲了服役時間,修修補補又三年,現在已經服役了16個年頭,現在也是到了它退役的時候了。
訪問團每個人都將注意力集中在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雖然也可以收看直播,但是直播很多東西是看不到的。
只見此時太空之中,航天員正在打包著‘天宮號’空間站里面的設備儀器,雖然這些設備儀器已經不算先進了,但是它們蘊含的技術含量還是很高,哪怕華夏用不上,也不能落入其他方的手中,而且用不上也可以進入博物館中,給后輩們進行教育學習。
當一切都處理妥當,航天員們離開了‘天宮號’空間站,進入了運輸型空天飛機中。
七架‘神龍’空天飛機,二架‘大鵬’空天飛機,都在這一刻圍繞著‘天宮號’空間站,航天員們隨著一聲‘敬禮’紛紛向著‘天宮號’空間站敬禮,告別著自己的伙伴。
此時,‘天宮號’空間站響起了‘東方紅’的音樂旋律,讓人們的記憶不由得穿梭時空回到了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開啟了華夏航天時代序幕。而至今已經66年,時空錯亂,66年風雨征程,66年的歲月,華夏航天已經煥發全新的面貌,連‘天宮號’空間站都要退役了。
在這一個時候,‘天宮號’空間站的上頭,是一個龐大了許多的太空站,正在太空站的航天員都紛紛出艙了,向著‘天宮號’空間站敬禮,這既是‘天宮號’空間站的退役儀式,同時也是火炬交接儀式,太空時代正式從‘天宮號’空間站時代進入‘雙環太空站’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