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議,將這篇論文提交給總編,讓他第一時間聯系審稿人,說不定還能趕得上最新一期期刊!”女編輯艾薇兒鄭重地提議道。
其他幾個編輯紛紛表示贊同,然后都簽下自己的名字,將論文發給總編。
《數學紀事》的總編,也是一位數學大佬,雖然未能獲得菲爾茲獎,但是卻曾獲得過沃爾夫數學獎,也是世界上頂尖數學家。
阿德萊德6點的時候就起來了,泡了一杯咖啡,點開自己的郵箱,看到了秦元清的論文,而且還是8個編輯一致聯合推薦,便將這篇論文發送給6個審稿人。
《數學紀事》有合作的審稿人,每一個都是世界上頂尖的數學家,其中不乏獲得過菲爾茲數學獎的。
然后阿德萊德將論文下載下來,他想要看看,能夠得到8位編輯聯合推薦的論文,到底是什么。
阿德萊德五十歲了,對了他們這些上了年紀的家伙,不習慣電腦在線看論文了,他們還是習慣將論文打下來,一頁一頁地看。
《關于孿生素數的研究及對孿生素數猜想的證明》,當阿德萊德看到論文標題的時候,都愣住了。
因為他本人在十幾年前也花費了不少時間想要攻克這一道百年數學難題,可惜最終以失敗告終。
在孿生素數的造詣上,阿德萊德的造詣毋庸置疑!
“秦元清?水木大學?是不久前證明了周氏猜想的那位數學家!?”再看到論文作者,阿德萊德頓時露出嚴肅之色。
不管是梅森素數還是孿生素數,都是素數領域的,秦元清證明了周氏猜想,其在素數領域的造詣也是世界級的,至少不會比阿德萊德差。
阿德萊德因為對孿生素數研究過,所以看得很快,一個小時后,阿德萊德將論文放下,低聲自語:“原來如此,當初我怎么沒有想到呢!”
“這位秦,真是才華驚艷!”阿德萊德已經明白了,這篇論文確實是證明了孿生猜想。
只是按照規矩,還得等六位審稿人的意見,才能判斷。
。。。。。。
水木大學,秦元清正在聽一個航天航空方面的一個講座,聽著這位專家從華夏的航天航空起源、發展到載人航天發展,秦元清都不禁激情澎湃。
10月底,導彈之父與世長辭,舉國同悲,國家以最高禮儀,三軍儀仗隊護送靈柩,給予這位為華夏航天航空事業作出偉大貢獻的老人最高榮譽。
秦元清心中有個遺憾,那就是未曾與這位老人見過面。
“同學們,航天航空事業的道路是坎坷的,我們沒有地方可以借鑒、學習,我們連摸著石頭過河都做不到,一切都得靠著我們自己去攻克。”這位專家語氣中有著悲涼,更多的是堅定。
西方對華夏長期實行嚴格的高科技禁運政策,想以此延緩華夏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當初華夏想參與國際空間站項目,但是美利堅卻對華夏橫加阻攔,為了保持美利堅在航天科技領域的領先、確保先進航天科技不被華夏所學,美利堅長期禁止華夏參與到國際空間站項目中來。不得已華夏只能獨立自主地開展自己的載人航天,自己組建空間站。
還有衛星導航系統,當初華夏也是想參與歐洲的伽利略計劃,學習先進的導航技術。可是2005年華夏提出讓歐洲提供原子鐘核心技術,歐洲人立即翻臉后,讓華夏人知道歐洲人根本不愿意華夏學習先進的科技,因此才將注意力轉移到沉寂數年的北斗系統上,全面研究屬于華夏自己的導航系統。
科學無國界,誰他媽地說科學無國界!
要是科學無國界,華夏會被歐美建立的一堵堵屏障給阻擋著?真是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