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輩的主持下,先去祖墓拜一下老祖宗,當初秦家村的人并不是世代住在這里,而是在縣城,后來這位當過大官的老祖宗回鄉路過這里,看到這里背山面海,環境很好,就說如果自己死后就埋葬在這里,然后等他去世了以后,子孫就將他埋葬于此,有一房就在這里安居,每年掃墓祭拜,而二百多年過去,一房就發展到現在一千四五百人。
祭拜完祖墓后,就是祭拜祖祠,祖祠里面的功德碑,秦老爺子是單獨一塊的,因為祖祠能夠建立起來,秦老爺子的捐款占了70%,沒有秦老爺子對家鄉的熱愛,就沒有祖祠重建。
“不孝子孫回來了~”秦老爺子熱淚盈眶,對著列祖列宗磕頭跪拜,而他的子女和孫子孫女也都在老人的教導下有樣學樣。
拜完祖祠后,就是去拜宗祠,雖然秦家村人不到兩千人,但是卻分為大房、二房,大房祭祖都是在大宗祠祭拜,秦老爺子這一脈也是屬于大房。
祭拜完列祖列宗后,有老人先是在功德碑上訴說著秦老爺子這二十多年來對家鄉的幫助,功德無量,鄉親們時時刻刻感恩他的貢獻。隨后就是將族譜取出,讓秦老爺子親筆將自己的孫子孫女名字續上。
秦老爺子拿著筆,用繁體字在自己兒子、女兒名字底下寫下孫子孫女的名字。
秦元清此時也終于意識到,什么叫文化的力量,這種就是文化的力量,時時刻刻影響著一個人,這種影響不是一時的,而是一輩子,哪怕像秦老爺子,在南洋生活的時間遠遠多于家鄉,可是到頭來依舊跟村里的老人沒有什么兩樣。
午飯,直接在祖祠門口的廣場,早已有人負責準備,這種鄉村宴席,才是更有味道,遠不是酒店的酒席可以比的。
因為這里面,有著家的味道。
“我沒有想到,才20年時間,家鄉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鄉親們都過上了好日子!”秦老爺子吃飯的時候,感慨萬千。
家鄉的房子,隨處可見都是三層樓房,食物也遠比20年的時候要豐富得多了。秦老爺子真的難以想象,才短短20年時間,家鄉竟然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叔公,當初你回鄉之后,給村里建小學,修水泥路、建水廠,還設立教育基金和老人基金,讓我們這些后輩讀書都有保障,老人老有所依,家鄉有現在的發展,您老人家功不可沒啊。大家心里都記著您的好。”秦元清說道:“比如說我,小學的時候,學費只有其他村的四分之一,上了初中成績排名前十每年還有一千塊的獎勵,讀高中品學兼優也有您設的基金獎勵,讓我爸媽的負擔減少很多。”
“我們村,也是周邊村莊中最早修繕宗祠、祖祠的,這些都是您老人家的功勞。”秦元清說道。
秦家村,很多人能初中畢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秦老爺子設立的教育基金減少了家庭負擔,不然的話很多人估計讀個初一就輟學了。
“這些年,我每當收到家鄉的來信,也都很高興。只是年紀大了,想回來探親都不方便了。”秦老爺子說道。
雖然已經有20年沒有回鄉探親,但是每年都有信來回,保持著聯系。
鄉親們紛紛過來跟秦老爺子敬酒,秦元清和景田則是主動和秦老爺子的兒子、女兒他們聊天,畢竟這里能夠說英語的就他們兩個。
午飯過后,老爺子一家人到了他弟弟家休息,他弟弟是村里最終建立別墅的,在村里也很有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