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還是不重視,秦元清甚至猜測連高中數學老師都還沒真正研究《秦氏寶典》,所以才導致學生才學了個表面,里面的數學邏輯都沒有重視。
黃美玲尷尬地笑了笑。
因為她自己本人,對于《秦氏寶典》里面的一些題目也沒有理解透,讓她做題目她也得不到滿分。
甚至她在教學的時候,就跟學生灌輸著,只要拿下80%的分就可以了,剩下20%的分就不用花那么多時間,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
在她看來,就是拿了IMO金牌也不定能夠拿下所有分數,因為一些題難得很變態。
但是呢,又偏偏沒有超出考綱,在考綱里面,只是需要在原有的知識進行推演、變形。
“對了,那些考生有什么反應?”秦元清問道。
所有人都無語了。
他們看到考生拿到試卷就在哭,邊哭邊掉眼淚,心中那種負罪感啊,簡直讓他們無地自容。
看到一個個交卷時,一臉麻木、行尸走肉,他們都覺得自己晚上都會失眠睡不著。
次日下午,當秦元清看到理綜卷的試卷都收上來后,就安排人批閱試卷,選擇題自然有電腦批改,所以速度很快,200份試卷半個小時就批改完成了,所有試考人的分數都出來了。
“秦院士,這次理綜卷考試有些不妙啊,平均分才88.61分!”有個物理老師遲疑了一下,說道:“去年理綜卷平均分142.16分,按照這個分數的話,可是下降了足足53.55分啊!”
看到考生們試卷除了選擇題,很多地方都是空白,批改起來是快,但是心中總是有種負罪感。
高三學生那么努力,當老師的都看得見,也許他們人生也就這三年是最努力的,結果連三分之一的分數都沒有,這簡直是造孽!
“不錯!不錯!看來這兩年高中的教育水平在提升了,從考試結果來看,比我預估的要高個十幾分!”秦元清卻從中發現了高中教育改革,還是有效果的。
分數高了,說明背后的高中老師也在努力學習,在改變著原來的固定思維。
數理化,這玩意其實不是靠死記硬背能夠學會的,而是需要靠理解,理解了那么就掌握,題目難一些也可以靠著推算拿到一部分分數。
要是死記硬背的話,那么題目改裝一下,思維還是那個思維,可是學生就會答不出來。
教育改革,這幾年也一直在進行,比如原來給學校開了自主招生的口子,然后今年這個口子又關閉了一大半,除非是參加大賽獲獎的,不然就再也不能走自主招生的口子。
而參加數競、物競獲獎的天之驕子們,除了極少數走提前招生的路,其他人都學習秦元清,能參加高考光明正大進入清北,干嘛選擇走后門,日后說起來也不光彩。
是的,自從秦元清選擇屢次拒絕清北的招生,而是選擇高考這條路,很多優秀的學子有樣學樣,走向自己偶像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