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生于1928年今年86歲高齡,1947年畢業于中央大學化工系,1948年留學美利堅,1950年獲美利堅密西根大學碩士學位,共和國建立后毅然選擇回國,其一生的貢獻成果斐然,被譽為我國高能化學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應動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可以說二位獲得最高獎,那是實至名歸,沒有任何的疑議!
秦元清憑借著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則是再次拿下國家自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與此同時拿下自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的還有‘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除此之外航空發動機研究院在航空發動機力學理論取得突破成果也獲得了一個自然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然后秦元清還獲得科學進步獎特等獎,卻是嘉獎他為航母相關專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至于詳細的則是沒說。在科學進步獎這方面,航空發動機研究院、汽車研究院都各自有所斬獲。
媒體對于秦元清再次獲得大獎,除了驚嘆外就已經是麻木了,連續5年都出現在頒獎舞臺上,五年連續獲得大獎,這出現的頻率太頻繁了。
秦元清自己也蠻不好意思的,年年站在舞臺上,在大合照中總是顯得太年輕,他也想把更多機會留給年輕人,可是尼瑪,比他更年輕的這不是還沒頂上來么,只能勉為其難的拿了。
說實在的,秦元清沒有想到,自己就在航母工程科研基地呆了兩個多月,雖然也做了一些貢獻,可是這不是年底了嗎,沒有想過會以此獲得大獎,誰知道航母工程項目組這么給力,這么短時間就搞定了特等獎。
“元清同志,其他部門領導在我這里多次為你請功,我代表國家要謝謝你,謝謝你的奉獻和付出!”院長和秦元清握手,和藹可親地說道。
二人已經是老熟人了,當初正是他親自向院長匯報了汽車發動機,取得了院長的大力支持,使得汽車發動機能夠快速的落地。
甚至于,院長還將他個人的手機號碼給他,讓他如果什么事需要他幫忙解決的,可以隨時給他打電話。
院長對他的重視和栽培,秦元清是感受得到的,也很感激院長的這一份心。
“領導,我也是華夏兒女的一員,自然愿意為了華夏復興付出我的所有!”秦元清不好意思地說道。
“元清同志這話說得好,要是每一位同志都有元清同志這份覺悟,那么我們華夏復興就能早日實現!”院長聽了秦元清的話,更加欣賞秦元清。
如今的秦元清,已經是青少年的一面旗幟,一面帶領青少年向著華夏復興前進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