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傳統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的能量密度高出了一個數量級。而比起鋰硫電池而言,鋰空氣電池在能量密度上同樣也高出了一個數量級,而且無論是體積能量密度還是質量能量密度都是如此。
要說唯一的缺點,大概便是不太適合應用在手機或者人造衛星這幾類設備上。
畢竟鋰空氣電池的能量密度之所以高,很大程度上便是因為它的氧化物并非是集成在電池內部,而是位于電池外面,需要“呼吸”。
手機經常放在兜里,人造衛星遠離大氣環境,這些設備很難發揮鋰空氣電池的優勢。不過對于新能源汽車,或者是一些小型固定翼無人機而言,簡直沒有比這玩意兒更適合的供能設備了。
也正是因此,相比起鋰硫電池而言,鋰空氣電池在技術上的要求更加苛刻。
不僅僅是所有鋰負極電池都面臨的鋰枝晶問題,鋰空氣電池在此基礎上更是對材料有著極為苛刻的要求。畢竟鋰本身便是一種超級活潑的金屬,要將它暴.露在大氣環境下,還得讓它只與大氣中的氧氣反應,這其中的難度不言而喻。
更不要說一系列復雜的副反應。
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便是必須得找到一種能夠過濾掉空氣中的水蒸氣、二氧化碳等等氣體,并且精準、快速地定向篩選氧分子的薄膜。
而要找到這種薄膜,那么就需要大量的實驗,每次實驗代表的就是成本,而且誰也不知道,需要多少次實驗、需要多久才能找到這種薄膜。
也許你下一秒就找到了,也許十年、二十年才能找得到。
“這半個月時間你們先熟悉環境,半個月后我們正式開題!”秦元清淡笑道。
他并沒有直接展現自己的理論研究成果,因為還沒有申請專利,剛好趁著這段時間把國內專利和國際專利給申請了,像這些專利,都不需要實物只需要提供一些材料就可以申請到。
至于他人,根本沒辦法憑借著一些文字描述就能破解專利,而且專利一旦下來,軍用領域是沒辦法保護到,但是民用領域卻是沒問題的。
而因為這些人都剛來水木,也需要時間熟悉環境。
迎新之后,秦元清參加了新校區初步設計方案的評審,對于這個新校區,秦元清投入極大的興趣,因為他接下來將會很長時間在這里工作。
甚至于在他的推動下,在他將6個實驗室設計圖弄出來后,剛剛初五施工隊就進場開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