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秦元清竟然搞出了漢語言編程以及人工智能,這意味著華夏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占了先機。
現在全世界基本上對于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形成了共識,那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將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技術、分子工程、石墨烯、虛擬現實、量子信息技術、可控核聚變、清潔能源以及生物技術等為技術突破口的工業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基于網絡物理系統的出現,網絡物理系統將通信的數字技術與軟件、傳感器和納米技術相結合。與此同時,生物、物理和數字技術的融合將改變我們今天所知的世界。
從目前來看,第四次工業革命,華夏、美利堅屬于同一個起跑線,美利堅略占些優勢,比如在生物科技方面,而華夏也有自己的優勢就是龐大的工業制造能力以及率先在5G通訊技術做出了突破。歐洲列強和東瀛屬于第二個陣營,其他則是基本上與第四次工業革命無緣。
而現在一旦華夏在人工智能上先一步掌握,那就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上先占危機,再加上院長可是記得,秦元清說過可控核聚變從理論上已經解決,只是在材料上和人員還需要時間的積累,這意味著華夏將率先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
而誰先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誰將是21世紀第一強國!
院長覺得以自己身子骨,到2030年都還很健朗,完全可以看得到華夏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
而其他專家也都到場了,來到這里的要么是計算機語言和相關專家,要么是人工智能專家,要么是其他部門的領導,可見這次會議級別之高。
科技部領導親自主持會議,簡單地說了一下此次會議的情況,不到三分鐘就將主場交給秦元清。
“幾年前,在做鴻蒙系統代碼和架構的時候,我就隱隱發現,現有的計算機語言太繁瑣了、對于邏輯和思維并不利,而隨著這幾年發展也證實了我的預感,程序開發代碼越來越多、程序越來越大,智能手機現在都發展到256G才夠用,一個游戲APP可能就需要2~3G,各大巨頭都花大力氣研究人工智能,但是人工智能遲遲無法誕生。”秦元清說道,停頓了一下才繼續說道:“難道是因為現在的計算機性能還不足以支持人工智能么?”
“超級計算機,實際上已經足以支持人工智能的出現,可是為什么它就是無法誕生呢?”秦元清反問了一下,然后充滿肯定地說道:“因為,計算機現有的計算機語言、架構,束縛了人工智能的誕生,現有的計算機語言太繁瑣,不足以支撐著人工智能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