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與其他茶不一樣,都是制作成茶餅,而且茶還不怕時間,放得越久就越香,秦元清帶過來的這種極品普洱茶,都是已經珍藏了二十多年。這種茶已經不僅僅是茶了,還是滋補身體的藥。
二人邊泡茶邊聊著這段時間學校的事,汽車研究院和航空發動機研究院在8月中旬新生報道前就完成了搬遷。高等研究院、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交叉信息研究院則是剛剛完成搬遷。至于其他政府部門批準的145個科研機構、學校自主批準建立的120個科研機構以及學校以協議形式與校外獨立法人單位聯合建立的112個科研機構都會在接下來幾個時間內完成搬遷。
到時候清華園就是本科生及講師、少數專業的院系,而沙河校區則是主要是科研機構、博士后站點、博士生、研究生,形成兩種不同分工的。
沙河校區的教授、研究人員有本科課程講課、講座的,則是從沙河校區到清華園。
秦元清帶著一堆文件回到汽車研究院,看著這堆文件,秦元清都不由得有些頭疼。
而就在秦元清頭疼的時候,遠在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化學獎評審委員會,同樣也在為秦元清而頭疼著。
瑞典皇家科學院,位于研究院大樓環境清幽的一角。
此時會議室正在發生著激烈的爭吵,此時正在進行著諾貝爾化學委員會內部會議推選出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本來呢,按照道理,諾貝爾獎都會在每年10月7日開始陸續公布,可是今年卻出了意外,出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平獎、文學獎公布外,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兩個重要獎項卻遲遲沒有公布。
“各位,我們不能再這樣爭論不休了,今天晚上必須拿出一個結果,
你們都應該知道,外界都等著我們公布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再拖延下去,將會使得人們對這個獎項提出質疑。”看著爭吵不休的眾人,拉姆斯特倫有些頭疼地說道。
奧洛夫·拉姆斯特倫,瑞典皇家理工大學機化學教授以及皇家科學院院士,同時也是17年諾貝爾化學獎評委會委員之一。
而站在他旁邊的彼得·布熱津斯基,是來自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生物化學領域大牛,同時也是皇家科學院的院士以及這屆諾貝爾化學獎評審委員會的委員。
這一段時間里,秦元清這個名字,幾乎承包了諾貝爾委員會一半以上的爭議,以至于他們開了好幾次會,都沒有在關于這個名字的議題上達成共識。
因為這一次秦元清和他的團隊不僅僅上了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還上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年的時候秦元清已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了而2014。
本來一個人一輩子獲得一次諾貝爾獎,就已經是極為難得了,多少人一輩子到死也未能獲得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