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提起代數、幾何、代數幾何,都會不禁腦海中想起格羅滕迪克。人們在提起20世紀的數學家,格羅滕迪克總是會第一個蹦出在人們的腦海中,歷史學家們,會毫不猶豫地將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冠諸在格羅滕迪克的頭上。
秦元清對于格羅滕迪克也是很佩服,佩服著他的智慧,他在數學上的成就,他的數學成果養活了數學界大半的數學家。而他又是那么特立獨行,明明是站在世界的巔峰,卻又憤世駭俗,最后更是隱居起來,除了自己得意弟子,誰也不見。
生前,他不愿意見除了自己弟子之外任何人,但是死后,他無法拒絕人們對他的尊敬和緬懷。
世界上最大的新聞,不是諾貝爾頒獎典禮,也不是秦元清正式發表了《霍奇猜想》的論文,不是人們驚奇秦元清的這次論文與以往不同,顯得很單薄,顯得很奧妙,很多東西都被省去了,就是該專業的博士生都看不懂他的論文。
而是數學教皇‘格羅滕迪克’去世了!
世界主要新聞媒體紛紛用頭版新聞刊登這個消息,然后就是介紹這一位偉大的數學家一生取得的學術成果以及在數學界的歷史地位,每個主流媒體都用‘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稱呼格羅滕迪克,稱呼他為數學教皇。
而世界上一個個數學家,都用悲痛的方式悼念他們心目中偉大的教皇,然后不約而同地千里迢迢、萬里迢迢的從世界各地來到這個小山村,來看他們心目中的教皇最后一面,送最后一程。
數以十萬計的數學家、政壇人物、商界人物前來悼念格羅滕迪克,甚至連法蘭西的馬帥哥都帶著他的老師一起出席,親自悼念格羅滕迪克。
而在充滿著悲傷樂曲中,格羅滕迪克的棺木,在他的幾個得意弟子的抬棺下,就在格羅滕迪克平常在外面一個小山坡曬太陽的地方下葬,所有人都在墓前送上一束鮮花,告別這位偉大的數學家。
“格羅滕迪克先生,感謝你對數學作出的貢獻,在歷史長河之中,你這尊巨人永遠活在每個人心中,數學家不絕,你之名永恒不朽!”秦元清也給格羅滕迪克送上一束鮮花。
這段時間,秦元清一直在這里,雖然他不是格羅滕迪克的弟子,但是不妨礙他幫忙處理一些事情。
雖然二人這次才是第二次見面,但是并不妨礙他們成為忘年交,在數學上進行交流。
德利涅等格羅滕迪克的弟子們,對各位來自世界各地前來悼念自己恩師表示感謝,然后將格羅滕迪克的遺物贈送給法蘭西政府,雖然格羅滕迪克特立獨行,甚至憤世駭俗,比憤青還憤青,但是他內心之中對于這個國家還是有感情的,要不然也不會加入法蘭西國籍,要知道他50歲之前是無國籍的。如果從出生地來說,格羅滕迪克出生于德意志柏林,按理說他應該是德意志籍的,但是他痛恨戰爭,痛恨發動戰爭的德意志,所以一生之中從未加入德意志,哪怕選擇國籍,他也是選擇加入法蘭西。
秦元清在送別了格羅滕迪克,也不得不開始啟程返回華夏,畢竟華夏才是他的家,他還有著很多事情要處理。
至于這里,也許哪一天他來到法蘭西進行學術交流的時候,會過來在格羅滕迪克的墓碑前,跟格羅滕迪克說說數學的發展,聊聊內心話。
如今站在數學之巔,其實秦元清也是會感到孤獨的,能夠和他交流數學的,其實屈指可數,而格羅滕迪克毫無疑問是其中的一位。其他人,哪怕是佩雷爾曼、威騰,也很難真正跟他平起平坐探討數學的深處,就如同他幾個公式,佩雷爾曼就得花大半年時間,才作出論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