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8日,農歷十二月二十三,華夏傳統節日中這一天是小年,代表著華夏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家庭也開始掃年和祭灶。
海內外的新聞,還在報道著秦元清和佩雷爾曼聯手合作的準黎曼猜想的證明新聞,以及阿提亞爵士聲稱自己完成黎曼猜想的證明的消息,只是讓媒體有些遺憾的是,阿提亞爵士聲稱自己的論文將會在9月24日的論壇上才會公布,讓媒體少了炒作的空間。
不然的話,媒體可以無所顧忌地炒作,用黎曼猜想的證明,狠踩準黎曼猜想的證明。
就在這一天,華夏量子計算機項目組正式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了海內外上百家媒體齊聚,宣布著世界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臺量子計算機誕生,所以海內外主流媒體在收到邀請后,紛紛趕來,都不想錯過這個轟動性、注定要計入21世紀史冊的大新聞。
甚至于,許多電視臺紛紛開啟了直播,讓人們一起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天!
當然很多記者心中其實是不怎么相信的,畢竟按照國際上目前統一的認識,世界上第一臺量子計算機的誕生地多半會在美利堅。
關于量子計算機的重大進展,這些年基本上在美利堅的誕生的,比如2014年1月3日,美利堅國家安全局正在研發一款用于破解加密技術的量子計算機,希望破解幾乎所有類型的加密技術,也就是‘NSA加密破解計劃’,為了這項計劃,NSA投入4.8億美元的巨資進行‘滲透硬目標’。
更早之前,2009年11月15日,世界首臺可編程的通用量子計算機正式在美利堅誕生。
而且從去年開始,IBM公司的量子計算中心,隔一段時間就會放出量子計算機的好消息,好像IBM量子計算中心隨時可能誕生出世界首臺量子計算機。
也正式如此,關于量子計算機,不管是行業內還是行業外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量子計算機將會在美利堅誕生。
下一個時代,量子計算機時代,美利堅仍舊是引領者。
結果莫名其妙地,華夏的量子計算機項目組竟然召開全球新聞發布會,量子計算機研發成功。
在得知世界上第一臺量子計算機的誕生地并非在美利堅,而是在華夏的時候,不管是外行還是內行人士,內心的震撼足以用“驚濤駭浪”來形容。
華夏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的進展,許多內行人士都清楚的。
去年5月份潘教授宣布,在光學體系,研發團隊在2016年首次實現十光子糾纏操縱的基礎上,利用高品質量子點光子源構建了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單光子量子計算機,正式宣布世界首臺量子計算機誕生于華夏,更多的是要惡心美利堅。
那一次,潘教授是在參加一個會議的時候,一個媒體采訪他,他說的,并沒有召開新聞發布會。可這一次,卻是召開全球新聞發布會,這絕對不是開玩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