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也許知道,威騰教授加盟水木高等研究院,是因為和我聯手一起推動弦理論的發展,畢竟弦理論過去近三十年,幾乎是停步不前,這毫無疑問是讓人沮喪的。”秦元清說道:“威騰教授加盟水木高等研究院后,這段時間誕生了很多關于弦理論領域的成果,對于以前弦理論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修改、修正、完善,使得弦理論迎來一次大發展。”
報告廳,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這是對于這段時間,物理學界弦理論取得的發展的一次肯定,畢竟這些成果是有目共睹的,確實比以前進步完善很多。
作為專業人士,他們比誰都明白,理論物理的形成、完善是多么不容易,這個過程是緩慢的,動則是以百年計。
比如楊—米爾斯理論,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由秦元清最后進行一錘定音,方才代表著這一門理論真正是成熟的、完整的,從數學角度完美地解決了它,使得它可以經受得了時間的考驗。
秦元清這場報告會,他是全程用漢語報告的,而他的學生則是在一旁采用英語進行翻譯,畢竟海外的學者,大部分只懂英語不懂漢語。
雖說不少學者開始學習漢語,但是這得有一個過程。
也因此,秦元清的報告速度并不快,就是為了讓自己學生能夠準確、快速地翻譯。
秦元清手中的操作翻頁筆,大屏幕上投影出來的PPT第一頁特別酷炫。
背景是黑色深邃的宇宙,星空中的一顆藍色星球分外惹眼,這正是地球。
通過內嵌動畫處理,本該是地球出現的位置上,出現了一塊U型磁鐵。
磁鐵源源不斷地從地球上吸取回形針,這一幕說明了什么物理現象或理論?
這就是秦元清制作PPT的功力,與其他學者完全不同。
學者們的主要精力是研究各種學問,他們不會把太多時間放在PPT表達、排版、美工等工作上,基于一個報告課題,學者們把該說明白的事情說明白就好。
所以往往就有人吐槽,有的教授做的PPT,每一頁都是文字,滿屏的文字,誠然教授把該展示的內容全部展示了,但學生們看的眼睛發花、腦殼發脹。
秦元清淡笑說道:“人類很早就知道了引力和電磁力的存在,并以此為基礎,創造了引力和電磁力的經典理論,在這里,我們要致敬牛頓等物理學家,他們為物理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