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泰勒斯進行第一次被預測的日全食;默冬發現月球的位相以19年為周期重復出現今陽歷的同一日期;歐多克斯提出日月星辰繞地球作同心圓運動的主張;巴門尼德、德謨克利特論證大地是球形的,認為晨星和昏星是同一顆金星,并提出銀河是由許多恒星密集而成的;阿那薩古臘提出月食的成因,并認為月球因反射太陽光而明亮。
羅馬人、阿拉伯人、瑪雅人、印度人等等都各自提出了自己對宇宙奧秘的理解,并在不同領域取得了進展。
在人類探求宇宙終極奧秘的過程中,他們找到了最有力的工具——那就是數學,通過數學他們可以對通過觀測所收集到的各種數據進行處理,同時有許多數據無法直接通過觀測得出,于是就產生了對數、球面坐標系和三角函數等等數學知識。
同時,隨著人類觀測宇宙的深入,他們對觀測工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制造這些工具同樣需要高超的數學、物理、化學知識。在牛頓用經典力學體系用數學語言描述宏觀世界后,數學和天文學聯系愈發緊密,非歐幾何、微積分學等都在天文學的需求下快速發展。
到了近現代,無論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還是伽莫夫的大爆炸理論,都借用了許多先進的數據工具,可以說沒有數學人類就無法取得如今的科技成就。
秦元清就是以數學作為切入點,結合物理學,再穿插著生物、化學等學科,來介紹著這個宇宙。
秦元清推倒了歐洲建立起來的暗物質、暗能量,甚至于連霍金構造出來的黑洞,也被秦元清給推翻了。他用自己的方式,以數學、物理相結合,重新解釋著宇宙。
他同樣同意宇宙是由行星、恒星、恒星系、河系、宇宙這五個層面的劃分,數顆行星及更小的天體圍繞著恒星構成了恒星系,由大量的恒星系又組成了河系,比如世界所熟知的銀河系,然后又由大量的河系構成了宇宙。
他在書籍中,以肯定的態度表明,茫茫的宇宙中,地球并不孤獨,地球并非是宇宙中唯一擁有生命的星球,浩瀚的宇宙之中一定存在著大量的生命星球,生活著大量的生命,這些生命可能是出乎地球人類的想象,他們不一定是碳基生命,可能是硅基生命,金屬生命,或者是其他形式的生命。
人類的科技水平,也并非是宇宙最先進的,宇宙之中一定存在著更高級的文明,這高級宇宙文明遠遠超出了人類的認知。可能對于這些高級宇宙文明而言,擁有極為先進的宇宙飛船,這些宇宙飛船的武器厲害無比,一炮可以湮滅整個地球,甚至毀滅整個太陽系......
相比起宇宙,地球顯得渺小,地球人類顯得更加渺小,卻不可因為工業化而生產力大幅度增加而驕傲自滿,狂妄無邊,對宇宙失去了敬畏。
秦元清在書籍中寫到,地球人類的未來在于星空,是浩瀚無窮的宇宙,只有勇敢地走出地球,才有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地球很小,外面的宇宙很大!
人類應該探索星空,探索宇宙,有著勇敢的冒險精神,相信用不了多久,人類會真正進入太空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