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我也覺得秦院士瘋了,他估計最近在研究什么理論,走火入魔了。不過不得不說他作出的‘雙環太空站’模型真的是充滿著科幻的美感!有這一份能力,他不搞教育、科研,也可以獲得很好。”小馬對著自己好友‘牛犇犇’說道。
小馬,叫馬東來,畢業于北航,與牛犇犇是同班同學,他們畢業之后同樣是從事航天事業。
“這‘雙環太空站’,估計人是搞不出來了,得神才搞得出來。”牛犇犇說到這里,壓低聲音:“你說秦院士最近是不是在研究神學,都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莫非秦元清重蹈牛頓的覆轍?”
作為如今華夏航天事業的中堅力量,馬東來、牛犇犇實際上很了解華夏的航天技術,目前已經位列世界領先水平,屬于國際第一梯隊,就是登月,從理論上實際上已經沒有問題了,從技術方面而言是可行的。
嫦娥五號登月、返回地球,還帶回了大量月壤,同樣的道理,自然而然也可以將人送到月球,然后也從月球返回地球。
但是他們認為,哪怕再經過十年發展,也不可能具備建造‘雙環太空站’的能力。
比如可控核聚變,單單這一項技術,哪怕他們不是該領域的,也知道可控核聚變技術始終被譽為‘永遠的五十年’,誰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
比如反重力,這個概念只存在于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而從理論上來說,根本就沒有人創造出反重力的相關理論和依據,倒是人造重力還比較靠譜。
更別說還想要將量子計算機搬上‘雙環太空站’,而且是每個人都使用量子計算機進行辦公。
當然,從事航天工程的他們很清楚,太空其實并不安全,有著無數的太空碎片、太空垃圾以及天外隕石,更別說無時無刻不存在的紫外線等對鋼鐵或者材料有著腐蝕力量,使得空間站的壽命都長不了,結果秦元清隨意一提太空站的使用壽命30~50年,這不是嘴炮是什么!
秦大炮!?
二人的腦海里不由浮現出,早年有關于秦元清的外號,他們有些明白了,為何以前會有人稱呼秦元清為‘秦大炮’。
這簡直比民國的大炮還不靠譜。
喜歡重生科技學霸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重生科技學霸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