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他攻克霍奇猜想,寫成論文,但是一反常態,沒有按照自己的風格去做,反而整篇論文晦澀難懂,就是因為霍奇猜想涉及到了空間,而反重力就是其中一方面。
一旦論文被人研究透了,那么就會發展出新學科,然后不斷發展,就有可能被發現反重力!
而這對于華夏,無疑是不利的,當時的華夏底蘊還是不足,屬于追趕者,屬于在補功課階段。
直到現在,海外已經無暇顧及了,而華夏已經恢復平靜,再加上這些年的發展,華夏也終于躍居世界第一梯隊,不管是高精尖方面還是基礎方面,都已經立于不敗之地,也不怕一些不測了。
而且有他指導,華夏在這些新的學科肯定會居于領先地位,反重力肯定會率先誕生于華夏。
秦元清將所有精力都放在研究之上,一本本新的學科資料就此誕生,形成了新的理論,新的學科,以及新的體系。
空間幾何學、空間拓撲學等等新穎學科,將會成為幾何學、拓撲學新的延伸。
而想要培養一支研究反重力技術的,那么就必須培養他們學習空間幾何學、空間拓撲學等衍生出來的新穎學科,不然的話就算秦元清手把手教,那么毫無疑問他們也會聽不懂。
這就是世界殘酷!
智慧層次的絕對碾壓!
有些技術,不是說教就教得了,你肯教,還得對方有能力學!
秦元清編寫的這些相關教材資料,就足足有十本之多,而根本則是基于霍奇猜想證明的兩篇論文。再加上反重力的項目建議書,秦元清花了二個多月時間。
直到這些都做完,秦元清才將注意力轉移到《關于建立‘雙環太空站’的項目建議書》,在這一份項目建議書上,秦元清也是做得非常的詳細,包括建立‘雙環太空站’的背景、建設的必要性、建設的可行性以及投資的匡算,甚至秦元清連各項技術都列出來,并給出研發的時間進度表、科研經費。
秦元清特別強調建立‘雙環太空站’的必要性,因為地球人類發展已經迎來一個轉折點,留給地球人類發展走出地球進入星際時代的時間不多了,越來越少了,不抓住此機會,人類將會被禁錮在地球,難以邁開自己的步伐走出地球,去獲取太空中幾乎無盡的資源,從此會陷入內耗,然后一步步文明倒退,直至滅亡。
地球存在的歲月非常久遠,而生命的誕生已經很早,在寒武紀之前的海洋中就有大量的藻類繁殖,同時還有許多低等的動物。到了寒武紀后,地球上出現了廣泛的海侵現象,海洋面積進一步擴大,還海洋生物的生長創造了條件,一些原始無脊椎動物逐漸演化發展成具有硬殼的無脊椎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