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N-S方程解的存在性與光滑性這個問題,秦元清并沒有藏著掖著,而是很大方的發表了論文。
因為從N-S方程解的存在性與光滑性,再到可控核聚變技術,這中間還有一段非常遙遠的路要走,沒有人指引的話,一步步摸索,起碼就是二三十年,就是搞個五十年也很正常。
而華夏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在秦元清的時間安排表中,只需要4~5年時間就可以實現飛躍式突破,十年之內第一座可控核聚變發電站必定會誕生。
世界只能望華夏項背!
這場報告會結束,秦元清帶著這支數學團隊離開了水木,抵達了茫茫戈壁之中。
只見在戈壁的中央之處,已經是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施工隊早已進場,甚至已經建成了好幾個建筑物!
看著工地上忙碌的樣子,秦元清也不得不感慨華夏組織力量的強大,從指揮部成立,再到確定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動工,短短幾個月時間,已經投送了上萬施工工人,甚至于在這一片已經進駐了一個師,承擔著研究中心的保衛工作!
可控核聚變項目,這是堪比兩彈一星的項目,甚至重要性還要超過,雖說整個項目涉及到上千技術研發,218所高校、722家科研機構、超過五萬科研人員,想要做到像當初兩彈一星的保密程度,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但是核心技術,卻是可以做到!
而位于這茫茫戈壁中央的科研中心,就是核心技術的研發地,等到科研中心徹底形成,將會有超過八千名科研人員在科研中心,完成一系列的核心技術。
秦元清帶過來的數學團隊,并非是第一支進駐的科研團隊,而是第三支,在前面已經有兩支科研團隊進駐這里了。
“老師,我越來越慶幸自己的選擇,從事這么一項偉大事業,是光宗耀祖的事,我想我這一生最有意義的事,就是參與可控核聚變!”鄧玄看著忙碌的工地,有感而發!
他們這一支數學團隊,總共十個人,將和后面的數學團隊一起,為整個科研中心提供數學算力,解決一系列的計算問題,包括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計算程序、計算方法等等。
他們也被告知了,接下來歲月,他們將留在科研中心,連回家探親都不行,甚至連給妻兒打電話都不行!
哪怕是可控核聚變搞出來,只要未曾解密,那么在科研中心的一切都必須爛在肚子里面,哪怕是自己最親密的人,提都不能提!
“說起來我們是幸運的,我們的先輩研制兩彈一星,條件可比現在艱苦無數倍了,至少我們雖然在這隔壁中央,但是物資供應卻是沒有絲毫問題,每天都能吃到新鮮的蔬菜,哪怕是海鮮,也是應有盡有!”秦元清拍了拍自己弟子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