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是華夏可控核聚變工程的發源地,在之前一直在華夏可控核聚變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這里不但坐落著國內第一個具有偏濾器位形的大型托卡馬克裝置HL-2A,更是在推動華夏加入ITER工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整個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目前有職工1700余人,科技人員1100余人,研究員72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師155人,中級研究人員434人,共有18個研究室,該研究院還具有碩士點和博士點,總共培養出了300多名碩士、100余名博士研究生!
“秦院士,歡迎來到我院!”段院長親自帶著研究院主要領導層和專家到大門口迎接著秦元清的到來。
“段院長,直接到會議室吧,無關人員就不用去會議室!”秦元清開門見山說道。
這一次他親自到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是來解決問題的,作為華夏最早從事核聚變能源開發的專業研究院,這一次‘金烏工程’項目,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也承擔著多項技術的研發。
比如磁約束核聚變高能離子損失測量系統研制,比如聚變診斷數據分析軟件的開發和應用,以及核聚變實驗堆高強度特種大型螺栓研制等等!
偌大的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卻是沒有一位院士坐鎮。而且因為比較一般的薪酬體系,使得其在人才競爭方面日愈沒有競爭力,此次‘金烏工程’項目,11項技術交予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進行攻關,科研經費多達8億元,是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這么多年來收到的最大單筆科研經費。
可是這么大半年下來,結果卻發現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這11項技術幾乎是原地踏步,并沒有取得太大的進步。
看著如今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這般模樣,秦元清就不由得想起華夏可控核聚變的元老之一的潘院士,假如潘院士還在的話,估計也會惱怒后人的不爭氣。
雖然這話并不中聽,但是事實就是這些年,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已經沒有誕生一項可以獲得國家級獎項,這就是事實!
不管這也是中西部研究所的一個普遍現象,隨著社會發展,中西部發展越來越懸殊,工資待遇和生活水平東部普遍優于西部,這使得東部的科研機構、公司吸引人才的優勢大于中西部,而一些原本實力雄厚的中西部科研機構開始紛紛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哪怕現在成都發展的并不錯,但是據秦元清所知,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薪酬普遍在5000元左右,這樣的薪酬根本就很難吸引到名校的畢業生。
喜歡重生科技學霸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重生科技學霸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