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在他手中誕生的‘金烏裝置’,秦元清充滿著信心,他比誰都有信心。
前面已經進行五輪詳細的檢查,都毫無問題,這一次第六輪檢查,還是沒有問題的情況下,要是實驗還失敗,那簡直是見了鬼!
雖然‘檢查’這種事情,嘴上說起來就一句話,但事實上,等到上百名工程師真正完成所有的排查工作,已經是一個小時后。
地下實驗室中,地面工作室,各個工作人員正嚴陣以待,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站在控制室內的電腦旁邊,秦元清透過近在咫尺的落地窗,俯瞰著那臺被密密麻麻的線圈所包圍的鋼鐵巨獸,胸中心潮澎湃不已。
“‘金烏裝置’首次實驗,正式開始,通電!”秦元清下達了‘金烏裝置’首次通電的命令。
與此同時,秦元清按下了按鈕!
頓時反應室內的溫度持續攀升,孕育著這片恒星系中最炙熱的能量,被束縛在磁場中的等離子體如同一層薄如蟬翼的極光,在反應室內安靜地流淌著。
當溫度突破一億的瞬間,那比恒星更耀眼的光芒,在頃刻之間被點亮了。
無窮無盡的能量如同潮水涌出,從那渺小的原子核中被解放。
目睹著這一瞬間的到來,控制室內的所有人,臉上都是一片激動的表情,但是沒有人因此發出歡呼聲,所有人都遵守著自己的職業操守,不斷地注意著電腦上相應的數據,如同機器人一般匯報著數據情況。
有的只有央視記者,默默地記錄著這一刻,這是央視常駐科研基地的記者,他們從頭到尾記錄下‘金烏工程’從無到有、基地從一片沙漠到容納超過三萬人生活的大型基地,以及記錄著‘金烏裝置’的建設、安裝、檢查,再到今天‘金烏裝置’的首次實驗!
一旦這次實驗成功,那么相關剪輯好的視頻將會在經過指揮部審核后,第一時間登陸春晚,然后就是秦元清接受記者采訪的視頻出現在千家萬戶的電視機和各短視頻平臺。
不管是可控核聚變項目、反重力項目亦或者是‘雙環太空站項目’這種影響深遠的科研項目,都有專門的團隊一路跟隨著,記錄著一點一滴,作為今后紀錄片或者科研材料。
包括在控制室,發生的一切都被拍攝下來。
控制室內的研究員就像上緊了發條的齒輪,緊張地忙碌了起來。
‘金烏裝置’,與‘托卡馬克裝置’或者仿星器不一樣,它們相對簡單,所作的實驗是一步步的,比如首次實驗都不用點火、用到氫的同位素,其首次實驗正常就兩個目標。
一個是確認外場線圈最大磁場強度能夠達到多少T,另一個是確保反應室內高密度等離子體的溫度能夠達到1億攝氏度。
后面的實驗則是不斷的測試各方面的情況,包括等離子體約束實驗,去探測裝置能夠約束等離子體多久,以及在這樣的情況下,裝置的各方面情況,包括損傷、儀器破壞情況等等。
向‘金烏裝置’這樣跨過無數次實驗,直接進行核聚變反應,簡直是難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