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相關文件就下發到相應的單位,與此同時相關部門入駐核電站,便是安保工作也在第一時間落實,甚至于文件剛剛抵達業主單位的時候,一支團級野戰部隊已經抵達了該區域,并且完成了部署,對該區域及周邊地區進行軍事管控。
秦元清則是和一批核工業集團的工程師們一起抵達核電站,其中既有核工業集團的總工,也有此核電站設計負責人、設計總工,核電站建設的項目經理,主要技術負責人,總監理工程師!
“此核電站建設了12臺AP1000核電機組,機組均為華龍一號,是華夏核工業二四建設有限公司完成土建施工,總裝機容量1500萬千瓦,年產值450億元,年利稅達150億元!”核電站的領導介紹道:“堆型采用壓水堆,設計壽命60年!”
“當初核電站的設計資料可與施工現場都核對得上?”秦元清望向設計單位的總工,問道。
“秦院士,這一點您可以放心,核電站建設過程中,專門有一支設計團隊作為駐工地代表,全程跟著施工,把控施工按照設計施工!”設計總工堅定有力地說道。
秦元清與核工業集團的工程師們對核電站現場展開了實地考察,并且對示范堆的設計交換了意見。
雖然說,可以直接以‘金烏裝置’直接移植進來,直接作為核心堆,但是畢竟現有核電站有具體的情況,直接移植進來能否發揮最佳的效能,又是另外一件事。
與此同時,接到調令的研究人員、工程師源源不斷地從各大研究機構、‘金烏工程’科研中心趕過來,參與了將這一座裂變核電站改造為聚變核電站。
如何用最適合的造價將一座裂變核電站改造為聚變核電站,就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關系到整個‘金烏工程’第二階段的成敗。
經濟、技術總是需要綜合考慮,才能在這中間尋找一個平衡。
而且可不僅僅如此,作為今后閩省的能源中心,幾乎可以說供應著整個閩省的電力,所以單單是核電站的改建還不行,還涉及到各個高壓電塔、高壓線的整合,這就是一個大工程。
這個大工程,將會為接下來其他核電站的改建積累經驗,提供幫助!
可以說,一座裂變核電站改造為聚變核電站,看似是一個點,實際上是一個面,甚至是一個立體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
為此,秦元清抽調過來的研究人員、工程師組成了一支二千人的團隊,專門駐扎在閩省,展開研究、調研、設計,以此也方便明年的有序展開。
秦元清在前期調研的時候,還抽空回了一趟老家,畢竟核電站距離他老家也就是一個小時的路程,說遠并不遠,秦元清還做不到大禹那般為了治水三入家門而不入的偉大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