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元清略微沉吟了一下,2025年第一臺聚變電站機組就可以啟動發電,實際上反重力技術驗證,并不需要聚變發電專門提供,只需要在實驗室就可以進行。
但是毫無疑問,在核聚變電站所在地建立實驗室,也有好處,那就是電費會降低一大截。
不過秦元清稍微思索了一下,拒絕了這個提議,因為他覺得還是在水木實驗室中完成一系列的技術驗證,就可以了,雖然電費會比較高,但是保密性會更好。
最重要的是,在水木實驗室中,自己也可以同時盯著反重力技術以及雙環太空站項目。
雙環太空站項目接下來會進入一個關鍵節點,很多技術都將取得技術驗證以及突破,包括已經發射二次的超重火箭,量子通訊衛星的發射,以及運載著生命艙抵達預訂的載人登月地點,為接下來載人登月做準備,也為未來的月球科考站做準備著。
今年接下來時間,還將發射更多的裝備前往月球,建設更多的地月軌道通訊衛星,以及繞月衛星,到了年底更是會發射一個核心艙到繞月軌道,作為一個中轉站。
而這些,很多都是為雙環太空站進行技術驗證,秦元清需要盯著,及時地解決問題。
至于電費問題,反正水木本身就是京城用電大戶,多用點電也很正常,目前的華夏實際上并不怎么缺電,畢竟不管是水電站發電還是核電,都基本上能夠滿足華夏用電所需。
更何況,未來二年到三年左右,水仙聚變核電站,將建設上百機組,等到培養好工程師隊伍和管理人員,其他核電站都會改造為聚變核電站,十年左右時間,華夏建設的聚變核電站將能滿足全國能源需求。
那中年人聽到秦元清的話,眼中不由露出失望之色,說實在的作為反重力項目的副總指揮,他覺得自己簡直就吃著閑飯,白領工資,發揮不出自己作用。
從一個科工委主任調任反重力項目指揮部副總指揮,本來錢三豐還想著能夠大展身手,立下功勞,等這趟差事結束,他也能因攻再進一步,結果這幾年下來沒啥事做,反而胖了十斤。
錢三豐再想到自己的一位同事,一樣從科工委主任調任‘金烏工程’指揮部副指揮,雖然具體情況錢三豐并不知道,但是看到新聞已經在報道‘金烏工程’已經取得巨大成績,那么錢三豐自然能夠猜到,自己那位同事今后定能平步青云。
也正是這樣,錢三豐希望能夠推動反重力技術的步伐,而在水仙核電站那里設立實驗室,無疑可以推動反重力技術的步伐。
秦元清也是沒法看透一個人的內心想法,不然的話一定會大笑不止。因為反重力技術與可控核聚變技術兩者是有著很大不一樣的。可控核聚變技術涉及到諸多材料,涉及到高溫等離子體的約束,涉及到發電,輸電,以及原子的觀測,安全監控等等,所以需要調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攻克。
而反重力技術,重點并不是反重力技術的發現、攻克,因為從理論方面秦元清已經完成了理論的構建,需要的是培養新學科的人才,這樣才能去做反重力裝置,今后才能去將反重力應用在各個領域。
在這一方面,秦元清有點像武林門派的開派祖師,創造一種全新的武學理念,然后收門徒,傳授武學,讓門徒將他的武學理念發揚光大。
說得直白點,等到空間拓撲學、空間幾何學這些新穎學科正式成為數學一大主流,秦元清都會被這些新穎學科的學者尊為祖師爺。
現在秦元清做的就是培養種子,好讓日后種子發芽、茁壯成長。
不然的話,單獨一種反重力裝置,秦元清只需要帶一批人,在實驗室幾個月,他就可以搞出來了。
“不過你剛才的建議也提醒好,我們是時候搞出一種反重力裝置,進行各方面的驗證,不然的話等雙環太空站進入建設期,結果反重力技術還不成熟,那可就要出大問題了!”秦元清摸了摸自己下巴,說道。
之所以推出反重力技術,不僅僅是因為隨著可控核聚變取得突破后,人類擺脫能源的限制,可以支撐更多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反重力技術是高耗能,但是卻可以從交通工具等多方面深刻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比如飛車,可以讓交通變得不再擁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