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地面指揮中心的命令之后,便進行了操作,只見登月艙被拋棄了,里面的航天員、設備、物資早已轉移到指揮艙。對于現在的‘嫦娥號’飛船而言,安全返回地球才是重中之重,登月艙雖然重要,但是現在不是帶著一起回地球的時候,也許以后技術更進一步,有更大的把握,才可能帶著登月艙一起回地球。
而現在,拋棄登月艙是最佳選擇!
當然,登月艙也不是隨意拋棄,實際上登月艙上面有設定好的程序,拋棄之后登月艙會繞著相應軌道運行,充當著衛星的功能。
這也算是盡可能利用吧!
“這里是‘嫦娥號’飛船,登月艙已拋棄,請求下一步指示!”‘嫦娥號’飛船傳回信息。
“這里是地面指揮中心,20分鐘后,點火返航!”地面指揮中心發出指令。
指揮艙并不是說拋棄登月艙就可以隨時點火返航的,而是需要按照相應的程序,在最合適的時候進行返航,而這一切秦元清都已經計算好了,地面指揮中心、監測中心、太空站的量子通信衛星、導航衛星、監測衛星也全部隨時將指揮艙的情況反饋回地面指揮中心。
整個地面指揮中心,每個工程師都面露肅然之色,因為接下來就是載人登月工程最后一步,從月球返回地球!
只有安全返回地球,此次載人登月任務才是真正的取得圓滿成功!
這一步要是失敗,那么很抱歉,載人登月任務只是成功一半,說到底就是失敗,是一場巨大的航天災難!
隨著時間來到規定的時間,‘嫦娥號’飛船得到地面指揮中心的命令之后,發動機開始噴放出火花,推動著‘嫦娥號’飛船開始加速,不斷地進行變軌,然后速度很快達到2.4公里每秒的月球逃逸速度,成功切入計劃好的地月轉移軌道。
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后,等離子體引擎開始不斷噴發火花,不斷給‘嫦娥號’飛船加速度,雖然單秒的加速度很低,但是經不住時間一長,這給予的加速度就很客觀了!
在地月遷移軌道的中后半程,等離子體引擎開始進行反向噴射,卻是進行降速。
這一次載人登月工程的一個任務,就是進行等離子體引擎的實際應用,雖然前面三次都有進行實驗,但是畢竟并沒有實際應用于載人。這次就是實戰應用,好為接下來的等離子體引擎的改進優化提供數據支持。
相比起從地球前往月球,此次從月球返回地球僅僅用了兩天時間,就進入了地球軌道,比去的時候節省了一天時間!
到了地球軌道,‘嫦娥號’飛船并沒有立即進入大氣層,而是在地球同步軌道進行繞地球運動,然后在繞地球運動一圈之后,當距離‘天宮號’空間站不遠的時候,‘嫦娥號’飛船的服務艙開始脫離,服務艙正緩慢地靠近‘天宮號’空間站,不斷地靠近,然后慢慢地完成的對接。
服務艙內的物資,以及用得到的設備,將留給‘天宮號’空間站!也可以進一步擴大‘天宮號’空間站的空間,日后‘天宮號’空間站就可以多進入一位航天員!
要是美利堅,他們肯定會選擇拋棄服務艙。但是華夏不一樣,華夏以前窮日子過慣了,縫三年補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雖然現在經費多了,手頭闊綽了,但是能夠利用的就不會輕易丟棄,而是盡可能的利用。
在與服務艙分離后,‘嫦娥號’飛船終于進行變軌,然后接近了大氣層的邊緣!
此時此刻,‘嫦娥號’飛船成功出現在大氣層的邊界,一下子再次引起了世界的聚焦,全世界的航天中心、航天愛好者,整個華夏人民,他們的心弦,都被那艘飛船給牽動著。
如果說載人登月是體育運動中的馬拉松長跑,那么此時就是馬拉松長跑的最后一百米。
成功登陸月球表面確實值得驕傲,確實很了不起。但是能否將勝利的果實成功地從月球帶回地表,才是宣告最終勝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