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勞動節這個特殊節日舉行嘉獎和慶功會,可見對于此次慶功會的重視。
探望航天員們后,秦元清和楊力偉等人來到了CNSA大樓,一間會議室,舉行了一次小型的會議。
此次‘嫦娥號’飛船取得圓滿成功,原定的任務和目標全部實現,這意味著第二次載人登月計劃正式提上日程。
“根據指揮部和CNSA相關部門研討后,決定將下一次載人登月時間定在2028年12月12日,這一次載人登月,除了運送六位航天員到月球表面,相比起第一次載人登月,航天員將在月球生活更長時間,計劃為期15天時間,利用15天時間完成更多的科研任務,同時將科考站建設更加完善,并帶回開采的所有氦3!”一位‘雙環太空站’項目指揮部副總指揮說道,其同時也是CNSA的負責人。
很顯然,對于第二次載人登月,有了更大的野心,將在第一次載人登月的基礎上作出更大的進步。
毫不客氣地說,只要將這段時間開采的氦3帶回地球,那么一趟載人登月的所有投入全部回本,還創造非常大的利益。
載人登月,如果空耗資巨大,卻沒有什么收益,那就是面子工程,是無法長久的,就算華夏再加大業大,也經不起用愛發電。
而毫無疑問,帶回開采的氦3,就是最明顯的收益!
“航天員方面,不是問題!按照我們中心指定的計劃,接下來將組織航天員學習視頻,并讓此次六位登月的航天員進行講解,下一次載人登月,將由其中一位擔任指揮長,帶隊前往月球。”楊力偉說道:“從此次載人登月過程來看,飛船對于航天員的保護很到位,航天員受到的影響很小。按照秦總指揮的說法,下一次載人登月的飛船,將裝備反重力裝置,航天員可在指揮艙、登月艙調整重力數值,那么受到的影響就更小!”
“我補充一下,下一次載人登月,飛船將采用等離子體引擎為主,也就是電推進為主,化學推進為輔。同時將帶著反重力裝置、金烏裝置到月球上面科考站,建立第二座科考站,以及完善第一座科考站!”秦元清補充道。
‘嫦娥號’飛船,載人登月整個過程,當飛船進入地月遷移軌道時,實際上都有在用等離子體引擎,給飛船提供加速度,只是電推進是輔助的,化學推進依舊是主導地位。
但是通過這次實踐,說明電推進是可行的,接下來幾年時間內,將在航天領域更多驗證電推進,這次從月球帶回的氦3,以及接下來向月球發射的探測器帶回的氦3,都將用于‘金烏裝置’小型化驗證以及電推進的驗證上面。
有三年多將近四年時間,基本可以實現對技術的驗證及應用上面!
一旦第二次載人登月,電推進為主,化學推進為輔獲得驗證后,那么第三次載人登月就會只剩下電推進,甚至直接用空天飛機送航天員到月球,這樣的話也無需什么指揮艙、服務艙、登月艙,直接空天飛機從地球飛起,向月球飛起,然后進入月球著陸就可以了。
秦元清對于載人登月的定位,實際上前期就是進行技術驗證、技術應用,為‘雙環太空站’服務,包括反重力的應用,包括等離子體引擎的應用,包括很多新型材料的應用,以及生命系統的驗證。
雖然之前關于生命系統的兩位嘉賓所說,百分之三十是胡扯的,但是百分之七十卻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