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秦元清,被譽為華夏科學界旗幟性人物,除了那些過硬的榮譽之外,一個非常明顯的就是,與秦元清有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就多達二十個,可謂是底下國家重點實驗室最多的。
這就是地位的體現,也是話語權的體現!
國家重點實驗室,不僅僅是院士個人想要獲得,就是對于高校、對于機構而言,那也是使勁力氣爭奪設立國家重點實驗室,畢竟國家重點實驗室能夠獲得的經費,那可是不少,國家重點實驗室多少,也代表著高校、機構的地位。
水木為何如今被譽為華夏第一高校,世界排名前三,一個很重要的一個體現,在于水木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多達45個,而其他華夏名校也就是十個左右,華夏排名十名以后的學校,國家重點實驗室更是個位數,絕大部分的高校是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都沒有。
此次的會議,是由秦元清進行主持的,會議的主題只有兩個,一個是撤銷已經名不副實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就是增設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并非一設定就高枕無憂,一旦該實驗室實力下滑嚴重,名不副實,那么也會面臨著被撤銷、降級的結果。
國家重點實驗室,一旦失去院士坐鎮,那么往往很快就會陷入低谷,在領域內的話語權大降,做不出什么有說服力的成果,所以失去國家重點實驗室名額,也就是很正常的事。
這也體現著院士的重要性,院士與學校、機構,不是上下級的關系,更多的是一種合作的關系,院士在一個領域內,往往代表著權威,代表著學術地位。
早上會議,是工程院大會,秦元清以工程院副院長的身份召開主持大會,整個工程院,也就秦元清的身份超然,不懼任何院士、高校和機構,不怕得罪人,就算得罪人,別人也奈何不了他。他可以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哪怕投票出現大多數贊同票,秦元清覺得有問題,也可以直接駁倒。
畢竟從某個角度來說,作為如今科學界全領域大佬,秦元清對于華夏學術界是最為了解的,而且雖然從事教育沒多少年,但是秦元清的徒子徒孫已經是滿華夏,學著秦元清編寫的教材數不勝數。
最終,此次大會,決定了撤銷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之前的初步審查名單中,也是排名前三的,屬于原本的主持者院士去世多年,多年來做不出像樣的成果,只有經費投入卻沒有產出,也讓人看不到希望的。
與此同時,則是增設了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是浙大的,增加了一個數理研究中心凝聚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是燕大的,一個是哈工大,一個是哈工程。
第二天,同樣的會議在華科院舉行,相比起工程院是工程技術領域的,華科院是自然科學領域的,更多的是理論方面,這一方面就更加簡單了,因為這一方面一個很重要原因在于學術成果,而學術成果是以論文來體現的。
結果就是,撤銷了二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增設了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三個實驗室分別是高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空間國家重點實驗室。
“秦教授!”會議剛剛結束,一個熟人就上前和秦元清打招呼了:“什么時候來浙大,給學生們做個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