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雪’號航天飛機,從1988年首飛成功,就代表著它是前蘇聯航天的巔峰之作,是前蘇聯航天技術的集大成者。僅僅是開發航天飛機系統本身就花費了13億盧布之巨,整個項目的開銷超過了200億盧布。
甚至于,連‘夢幻’安-225巨型運輸機,都是為了解決‘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運輸問題而專門設計的,而1989年‘夢幻’安-225巨型運輸機背負‘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照片,也成了航天界無數航天迷心中永不退色的經典。
3架‘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經過多年提升改造,煥然一新,甚至于俄國航天局的專家,還在‘暴風雪’號航天飛機上面加載了主發電機,使得‘暴風雪’號航天飛機不僅可以往返太空、地球表面,還具備著前往月球的能力。
而在‘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運載工具上面,不管是‘能源號’超重型運載火箭還是最新開發出的、被重新改名字的‘北極熊’超重型運載火箭,都是世界最先進的火箭之一。
‘能源號’超重型運載火箭雖然是在1974年研發的,直到1987年才首飛,‘能源號’超重型運載火箭是一點也沒有過時,依舊非常的強大,‘能源號’超重型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輸能力為105噸貨物、地球靜止軌道運輸能力為20噸,是十年前,保持了三十年運載能力最強的世界紀錄。
而‘北極熊’號超重型運載火箭,更是俄國航天局最新的、最先進的運載火箭技術,可謂是俄國航天局耗費巨資研制成功、俄國航天火箭技術的集大成者,從其誕生以來,就成為世界最先進、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
正是在這近10年時間,大規模資金的投入下,一項項航天技術取得了突破,航天產業鏈得以完成提升轉型,建立了完整的航天產業鏈,所以俄國航天局才能一口氣制造4枚‘北極熊’號超重型運載火箭、4枚‘能源號’S超重型運載火箭,以及完成對三架‘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改造工程。
不僅僅如此,俄國航天局還聯合其他部門,按照當初‘夢幻’安-225巨型運輸機的圖紙,花費了四年時間終于建造完成了一架‘夢幻’安-225巨型運輸機,該運輸機在去年進行了首飛,也將作為‘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運輸工具,使得‘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運輸問題得以解決。
正是基于航天產業的巨大發展以及航天技術的突破,使得安德烈等俄國航天局的專家們,對于俄國航天局的載人登月,充滿了信心。
畢竟俄國航天局的載人登月工程后面,不僅僅只有來自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前后900億美元經費,俄國航天局以及各部門也投入了數百億美元,才有如今的結果。
“行吧,華夏在空天飛機上面取得了領先,這并不可怕,它就如同一盞燈一樣,為我們指明了道路前進方向,只要我們不喪失勇氣,我們也遲早會迎頭趕上,別忘記,CNSA曾經是我們的小老弟。”德米特里說道。
不說俄國航天局緊鑼密鼓地著手自己的‘載人登月’工程,進入了倒計時,此時的CNSA地面指揮中心,根據數據全程跟蹤著‘神龍’空天飛機K1,包括將軌道上所監控的太空垃圾、衛星碎片以及附近的衛星運行軌跡都第一時間傳輸給‘神龍’空天飛機K1,畢竟此時‘神龍’空天飛機K1的速度非常的驚人,哪怕只是一顆并不大的衛星,都能給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K1,報告飛機的狀態!”地面指揮中心在‘神龍’空天飛機K1入軌之后,最關心的就是飛機的狀態。
“京城,京城,這里是K1,我是試飛團團長楊芳,飛機狀態一切正常。”楊芳第一時間匯報了飛機狀態。
“1個小時后,進行變軌實驗!”地面指揮中心說道。
“收到!”楊芳回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