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來,朝堂上的爭斗激烈,街上的流言也沒少。近日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靖王世子周堯軒的未亡人高蜜懷孕一事。
周堯軒在年前去世,可他的妻子卻在他死后懷孕了。這簡直是把紅杏出墻赤裸裸寫在了臺面上。氣的靖王妃要拉了高蜜浸豬籠,卻被靖王拉住了。無人知道二人在房間里嘰嘰喳喳說了些什么,總之靖王妃從房間里出來時紅腫著雙眼后只是滿眼復雜的看著高蜜的肚子,再也不提浸豬籠的事情。
高蜜心驚膽戰地守著孩子,她本以為自己是必死的結局,卻沒想到能活下來。
高蜜心里也苦的很,這個孩子的生父是周武,可周武已經快半個月沒有出現了。高蜜有些奇怪,每次事后她都會喝下湯藥,可這個孩子還是來了,而且已經來不及把孩子打掉了,現在已經人盡皆知了。她不知道該怎么解釋孩子的事情,但令人驚奇的是,除了剛知道消息的靖王妃有些激動外,靖王夫婦竟然都沒有提起孩子的事情。靖王府的生活平靜而詭異,除了高蜜日漸隆起的肚子,沒有什么變化。
外界的人眾說紛紜,傳言最多的便是這孩子的生父是靖王的,所以靖王府才沒有發落了高蜜。還有人說孩子的生父是周武,靖王年歲已大,還有沒有生育能力還未可知呢。
無論大家如何猜測,第二日便有言官上了書,告靖王治家不嚴,告高蜜的父親高玄令教養失職之罪,言官言之鑿鑿:“靖王乃屬皇親,如此大的丑聞一出,傷風敗俗不說,會影響皇室聲譽,還請皇上處置。”
靖王心里十分害怕,高蜜的孩子是他每晚給高蜜下了藥進了她的房間里得來的,如今東窗事發,大羅仙來是來了,但還能不能落地還未可知啊。
靖王急中生智,便也出列道:“此為家事,但的確影響了皇室聲譽。但若是圣上親自下令處置嬰孩,也難免會落得個刻薄的名聲。為了不讓此時擴大影響,微臣會親自處置高蜜母子,必不叫天下人詬病。”
皇帝準了。
第二日,關于高蜜已死的消息就傳遍了大街小巷。但真正的高蜜卻坐上了馬車在去鄉下莊子的路上了。
廖久安年歲漸大,廖夫人有心讓她學些管家之術,便差遣了幾個得力的奴仆護著她巡莊子。官道平坦,馬車吱悠吱悠地前行,廖久安沒了心事也好看看這秋收時節的美景。
月子山是廖久安受封郡主時皇帝賞的,莊林不大,但風景奇佳。月子山旁有個木塔山,前些年在上面發現了溫泉湯池,廖夫人大手一揮,將木塔山也買了下來。如此一來,兩座山連著,就都歸到廖久安名下,好給她練手。
妙紅在馬車里嘰嘰喳喳:“郡主,咱們先去月子山,那兒有條小河,水質清甜,年年往家里送水,不為別的,只是這水泡茶最好,等到了莊子,您就能好好喝一口茶水了。等您查完賬,便去木塔山泡個溫泉,好好松快松快。”
廖久安道:“你這都給我安排好了,我還有什么可說的,既如此,那就先去月子山吧。”
話音剛落,就有人在馬車外稟了一聲是,隨即一溜煙地前去報信。
廖久安在莊子上舒舒服服地玩了幾天。在月子山的最后一天,廖久安坐在臨窗大炕上,借著窗外溫暖的日光,廖久安的手噼里啪啦地撥著算盤。將今年的秋收清算完,廖久安很沒形象的往炕上一靠,長長的出了一口氣:“明兒就能去泡溫泉了。”
妙青妙紅趕忙上前收拾賬本,妙紅道:“郡主這兩天可是累得狠了?但奴婢瞧著,郡主是進田秋收和下河捉蝦都沒耽誤的,這十月的天了,郡主還不聽勸非要下河,若是夫人知道了,我和妙青回去是免不了一頓責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