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堂屋,兩張桌子上大伯母已經分好了吃食,所有人都是一碗白稀飯加窩窩頭以及一些農家咸菜。女人、孩子一桌,男人一桌。不過很明顯男人那一桌稀飯稠很多,窩窩頭也多一些,干活的。俊杰有點慶幸自己穿成帶把兒的了,畢竟古代重男輕女尤為嚴重,就是后世文明程度已經那么高了,在一些地區仍然有些重男輕女的思想。
關于吃食,一天早晚各一頓,李俊杰也沒辦法從吃食上來判斷現在到底是歷史上的哪個朝代,大米畢竟本身就是原產于中國和印度,幾乎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已經證明大米很久就存在了。窩窩頭是類似于玉米的雜糧做的,大人們稱玉米為玉麥。俊杰依稀記得玉米在明代就已經引進中國了。
后世的李俊杰是出生在江蘇的一個縣城,那里玉米稀飯幾乎是農村早飯的主食,因為長壽的老人多,李俊杰所在的縣城還因此被評為世界長壽之鄉,有專家認為玉米有很大功勞,可以說后世的李俊杰對玉米再熟悉不過了。
農村家家戶戶都有好幾畝地種玉米的,小時候李俊杰的父母為了逼孩子好好讀書,但凡農忙必定逼著李俊杰一起下地。李俊杰小的時候,那時還沒有機器播種的,都是人工。所以玉米從播種到移栽,李俊杰依然記得如何操作的。
這一世的玉米卻和后世的玉米有些差別,首先玉米個頭就很小,又細又短,顆粒也沒有后世飽滿,口感也沒有后世香甜。李俊杰之前有被大姐帶去過家里的玉米地給大人送水喝,再大概看過村里玉米地的形勢后俊杰就大概清楚為什么玉米跟后世比起來又小又短了。
這里的玉米秧是一個緊挨著一個,種的那叫一個密啊,不說李俊杰后世就知道玉米怎么載種的,就是高中生物也有類似原理就是有些農作物不能種的太密,太密的話,一方面土地肥力不夠,一方面太密影響日照,古代本來肥力就沒有現代各種化肥厲害,再種的如此密,那收成能有多好。李俊杰只能呵呵了。
李俊杰現在沒想過要為這個做出任何改變,畢竟一個才剛會控制不尿床的小蘿卜頭且不說大人不可能會相信,更危險的是太過妖孽了可能會被抓去燒的。這在迷信的古代就是家常便飯啊。
前一段時間還聽說村里有小孩因為打雷嚇著了有點呆呆的,結果家里人沒想過去醫館看,直接喊了神婆來做法,李俊杰當時好奇跟著二姐去湊熱鬧,看到那孩子被強灌了一碗燒了符的水,李俊杰看著都覺得胃不舒服,也更加小心只做一個孩子應該做的事,也許稍微聰明一點,但絕不出格,畢竟槍打出頭鳥的道理李俊杰一個奔四的人還是悟出來了的。
這個時代也有小麥,只是小麥產量太低,價格比較昂貴,所以家里輕易不見白面做的吃食。
等爺爺奶奶都開始喝了第一口粥后,兩桌的人才陸陸續續開始動筷子,很快,桌上只聽到此起彼伏地呲溜吸粥的聲音。
李俊杰人小,一碗粥下去肚子就覺得撐了。所以每次李俊杰都是提前把窩窩頭掰開,留自己吃的,剩下的就給他娘吃。桌上的窩窩頭是有數的,自己分到的歸自己,所以自己能剩的可以自己決定給誰吃,別人也沒法說什么。大姐和二姐是女孩,飯量不大,可他娘楊書蘭每天都要干農活,李俊杰還是比較心疼。爹和大哥在男人那一桌,他們一般是可以吃飽的,畢竟家里還指望他們用力干活呢。
看到李俊杰又遞給二弟妹那一大半窩窩頭,大伯娘小姜氏邊嚼著自己的窩窩頭邊酸著說:“哎呦,還是弟妹有福氣,看俊杰這么小就知道疼娘了,哎,我就命苦了,就沒人心疼”,說完還瞪了大堂姐和二堂姐兩眼。李俊杰娘接過那半窩窩頭,抬頭對著大伯娘回到“大嫂不用羨慕,改天俊生中舉了,大嫂就坐等著享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