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家很順利,在村長的主持下,簽好了分家文書,作為見證的老族長、族老以及童生夫子都在文書上按下了手印。可喜的是可能爺爺也覺得過意不去,又多給了二兩銀錢給二三房用于補貼購買廚具以及農具等。另外分家文書上也注明二三房不需要給二老養老錢。雖然如此,不過這個時代的皇帝以孝治天下,作為分家的兒子,逢年過節還是多少要孝敬一些給父母的。也能給自己增些好名聲。
另外關于分家文書還有一點波折。這個時代的分家文書有兩種,一種是不用去官府備案,只是內部分家,在官府檔案里還是算一戶人家;另一種就是拿著簽好的分家文書,去官府備案,換成紅契的文書,那就意味著正式分戶。這兩種分家文書涉及到雜役兵丁的問題,馬虎不得。
在是否換成紅契的文書上,李大山和李林友父子明顯偏向于只是家族內部分家,不換紅契。
李大山考慮的是大孫子要是考上秀才以后,另外兩個兒子也能在服役兵丁上沾光。而老大李林友考慮的是,不換紅契,在自家兒子有秀才功名前要是有雜役兵丁這些還可以讓老二老三家出人去。只是李林勝在和楊書蘭商量了一下后還是決定換成紅契,這樣分干凈了也好。
夫妻兩個沒想過要去占大房侄子的便宜,也是心里為分家不公平有些賭氣的成分在里面。他們現在沒想到的是自己一時的賭氣換成紅契為日后李俊杰省去了不少麻煩。老三李林和一直和李林勝親近,所以看自己二哥要換成紅契,自己也跟著換了紅契。看兩個兒子都堅決要換成紅契,李大山心理不是滋味,至于李林友心理則暗搓搓的想著以后兒子有功名了,老二老三這么不識抬舉那也別想占自家兒子的便宜了。
請幫忙分家的村長以及族長們吃完一頓豐盛的分家飯后,各房都忙落開來。李林勝和李林友兩兄弟最終商量了還是將新房建在一起,這樣兩房人能相互照顧。這也正合了李俊杰娘以及三嬸的意,一個想著以后方便讓女兒們去跟三嬸學繡花,一個想著自家娘說過要自己多親近二嫂。
最終,兩兄弟選在村尾,一來離貫穿村里的那條小溪河近,方便用水;二來地方夠大,以后要是還要擴建方便多了。李林勝想著自己孩子多,所以買了大一點的宅地,前后圈起來有一畝多地。李俊杰為此感嘆,還是人口少的古代地廣物博啊。這么一大塊地才2兩左右,而且地是終身所有,一代傳一代的。不過也可能是因為這是鄉下所以地便宜。
李俊杰三叔的宅地就在李俊杰家旁邊,李林和想著萬一以后孩子多現在地大點以后夠用,所以也跟他二哥一樣圈了大概一畝的地。
宅地買完了,兄弟兩個想著趁現在田里的活不多,玉麥還沒好收,水稻也才出苗,村里好多勞力歇在家里,正好人多蓋房快。
建房這段時間,無論是李俊杰爹娘還是李俊杰大哥以及大姐都忙的不可開交。李俊杰人小腿短實在幫不上忙。每天他跟二姐李梅花打過招呼后就去村口學堂窗戶外的樹林里偷聽。
這個學堂是村里唯一的童生李夫子開的,李夫子多次院試無望后,迫于家里生計的壓力,就在村里開了這個學堂給幼童啟蒙,學生都是附近幾個村的幼童。李俊杰已經在這里偷聽了小半年。
也不知道是不是多了幾十年記憶的原因,李俊杰發現這世的自己記憶力比后世要好很多。這小半年,李俊杰已經能完整背下偷聽到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幼學瓊林》。背是背掉了,但是有些文字的意思李俊杰實在沒法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