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怎么行。都分家這么多年了,哪還有再合并的道理。”楊書蘭第一個提出了反對。開玩笑,老宅的錢加起來都不一定有自家多。當年在老宅的那些憋屈,要是再合起來,自己豈不是白挨了那些年。
“二嬸,我這不是想著一來給杰弟一些銀錢上的資助,二來也想著占杰弟點光。這樣一來,我們三房都不用出雜役。尤其是以后要是有戰事,咱們三房可以不用出兵丁錢。爺爺您說呢?還有三叔您覺得呢?”李俊生很清楚,只要足夠打動他爺爺,他爺爺可以用孝道逼著二房再合起來過。至于三房,自己這個提議只會對三房有好處。三房肯定不會拖后腿。
李林和沒想到自己會被大侄子點到名。對于大侄子的提議,他有一瞬間的心動,不過他和自己二哥家關系一向好,二嫂已經擺明了不同意合家。自己就不能去破壞二哥家的打算。所以他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被點到名的李大山有些心動。不過沒一下子同意。他看向了李俊杰。他現在考慮問題都要優先考慮李俊杰。想先聽聽這個李家最有希望的孩子是什么想法。之前分家已經傷了其他孫子的心,如果再處理不好,他怕把其他孩子推的更遠。
楊書蘭聽到大房這個侄子一直在往公公心坎里撓,深怕公公被說服了真要再合起來。她剛想繼續反駁,就被李林勝拉住,朝她搖了搖頭,提示她往小兒子那邊看。李林勝也是不可能同意再合家的。只是作為兒子,如果爹一味要求的話,他也不好明的去反駁,否則影響自己名譽,耽誤栓子讀書就劃不來了。既然自己爹想聽栓子的想法,那就栓子來說好了。自家這個小兒子不是個沒成算的。
李俊杰聽了這么多來來回回,終于知道他大堂哥的打算了。好家伙,這是明著要吸自己的血啊。畫了個銀錢的餅給自己這一房,可是這么些年下來,這個大堂哥讀書,成親,養自己都小家花的錢肯定不少,爺爺當年留下的大部分銀錢估計都被花的也剩不了多少了吧。用剩下的那點銀子來綁住眼看就要起來的自己這一房,而且還想拉著三叔一起給自家這一房施壓,李俊杰當真要為他喝彩。這個大堂哥的心眼是不是都用在算計自家人身上,而不是讀書上了。
看到自家爺爺看向自己,顯然是想聽聽自己的意見。看吧,讀書好處多吧,至少有話語權啊。
“爺爺,合起來能免雜役還有兵丁是挺好的。我也是樂意的。只是根據大明律法,如果是已經正式分戶的,想要再合起來可就涉及到欺騙官府,逃避雜役兵丁的問題了,輕者杖責,重者收監。像這種因為有人取得秀才再合家逃避雜役兵丁的,可直接廢除秀才資格永不許再考的。我看到過當初爹娘拿的是紅色分戶戶籍去交稅的。這樣的話就屬于正式注冊分戶的。合家的話我這秀才當到頭也沒什么。就是再連累爺爺一把年紀被杖責或收監,就不能了。對吧,大堂哥,你也學了《大明律》了,應該知道大明律法對于戶籍管理的嚴格吧。”
“那不能合。我絕不同意再合。既然已經分家,就這么著吧。我知道栓子讀書的錢現在還夠。以后要是不夠了,盡管跟爺爺提。咱們三房就算分家了也要齊心協力供栓子讀書。”李大山一聽到涉及到孫子的秀才資格,其他的考慮都不考慮了。一錘定音,徹底打碎了李俊生的想法。
“確實像杰弟說的,大明律法對戶籍管理是挺嚴的。剛剛也是我考慮不周,我以為當初分家只是家里內部分的,沒有分戶籍的。既然已經是分了戶籍的,確實沒法再合了。”李俊生聽到李俊杰提到律法就知道合不了了。心里有些抱怨他爹娘當年怎么沒留條后路的。他這可冤枉了他爹娘了,他哪里想到當初是李林勝夫妻為了賭口氣堅持要分戶籍的。
“呦,二弟家這些年賺不少錢嘛。怎么爹都知道栓子讀書夠呢。爹不會私下補貼了不少吧。要是這樣,爹可就不對了。分家的時候說好的留給我家俊生的,不能說話不算話哦。”小姜氏有些疑惑二房哪來這么多錢供栓子讀書的。一趟揚州府就要二十來兩,兩趟就要四五十兩。看二房也不像手緊的樣子,之前俊明和瓊花成親可是花了好幾十兩的。二房哪來的錢啊,可別真是老頭子偷偷補貼的吧。越想越覺得不對。
“大嫂,你可別冤枉人。我們沒拿過爹一分錢。你也甭猜我家銀子哪里來的。不說我家攢的,就是我家栓子縣試得了縣令大人20兩的獎勵,院試第一又得了50兩的獎勵呢。就是我家栓子在私塾念書,每個月考試得了好多個第一,拿到了私塾好多紙的獎勵,我家紙的錢都不用出。別人家讀書是費銀子,可我家栓子自己努力得的獎勵都夠他自己讀書用的了。”本來得了兒子的吩咐還想著低調些的。哪知道被人懷疑銀子來路不正,這可就不能接受了。楊書蘭一股腦的把自己兒子得的獎勵都兜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