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為亞魁,第7名以后就沒有固定的稱呼了。
考中了舉人后,可以參加第二年的全國性的會試,就算會試考試不過,舉人也具備了做官的資格,可以稱為舉人老爺了。
大部分地區的鄉試皇帝只認命一正一副考官。但是京師直隸十四個府和四個直隸州,加起來近百個縣,相當于后世的江蘇、安徽、上海兩省一市。這十八個州府都是文教昌盛、民生富庶之地,對整個國家有多重要就可想而知了。
這個地區考生人數也是所有地區最多的,也因此官場上很多官員都來自這個地區,皇帝對于這個考場自然尤為關注,把控更為嚴格,因此考官數量方面是唯一的一正三副考官。
除了正副考官,還有同考官,擔負分房閱卷的任務。同考官一般是從各省內調用進士出身的官員充當。
此外還有負責監考、巡察及各種事務的官員,他們不得與考官接觸。
參與監考的所有人員必須提前半個月入住考場里的考監舍,不得外出,不得和外界有任何聯系,包括家人。否則一經查出,都以徇私舞弊案論處,輕則杖責罰奉,重則革職查辦。就算輕罰的也在皇帝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以后很難被重用,更不用說升官了。
貢院內建有明遠樓,考試時供監試、巡察等官登臨眺望,防察考生、役吏有作弊舉動。貢院內建有一排排的號房,為考生住宿、答題之所。考場內有衙役可以幫忙取水生火,稱為號軍。大約一名號軍管20名考生的雜務。
考生只能攜帶筆墨、睡覺的墊背、食物進入號房。進入號房,除了搖鈴喊號軍陪同去廁所外,其余時間不得離開號房半步,一直得憋屈在這一小方天地。
由于鄉試在八月初舉行,晴天時,白天烈日烤曬,加上燒飯的爐火,小巷內更覺悶熱;雨天時,風雨交加,要時時給考卷遮風擋雨,否則功虧一簣。因此有人形容科舉考試是“三場辛苦磨成鬼,兩字功名誤煞人!”很是貼切。
這些關于鄉試的考試流程,也是冷世安爹在接近考試的日子前給他們詳細講解的。也讓三人對鄉試有了具體的了解。李家和冷家到貢院的距離都差不多路程,本來冷松林想著是不是讓兒子從家里出發去考場的,不過最后還是決定讓他們三人一起去,也許這樣能有效減少兒子的壓力。
考試準備方面,筆墨除了三人常用的外,冷松林還各給三人準備了一套新的不犯規的備著。至于睡覺的,冷松林根據經驗給三人各準備了一個棉布軟墊,以及一小床薄被。另外李松林還給他們各準備了一塊防水的油紙。防止遇上風雨,雨水飄打進號房打濕考卷。
吃食方面,李俊杰想到了后世的方便面,所以讓旺嬸經過反復試驗,最終做了出來。細面餅經過油炸,可干吃,也可水煮。油炸過耐放,不會因為天氣熱兩三天內發生食物變質。又曬了一些蔬菜干,方便煮面的時候加進去。雞蛋李俊杰也備著了。除了面,李俊杰還帶了一些米,想著要是發生意外,還能煮白稀飯撐一下。
冷松林看了李俊杰準備的食物,發現比自己準備的要更耐放更可口一些,就采用了李俊杰的食物。李俊杰也教會了蘇志嚴和冷世安如何下面。方便面的可口讓兩人開玩笑說去考場不是受罪而是去享受美食的。
八月初八,三人坐一輛馬車去了貢院。
貢院外,早已重兵把守。重兵除了保證考場秩序外,應該還肩負著應付突發狀況,比如最擔心的火災。因為光線暗的時候,肯定是要點油燈的,那火災就不奇怪了。
根據資料記載,幾乎每個地區的貢院都曾經發生過或大或小的火災過,有些小火災考場里面的人還能及時處理掉,但是一旦引發大火災,這些重兵這個時候就起到滅火救人的作用。沒看到考場門口那一排排裝滿水的水缸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