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比干這等七竅玲瓏心之人來說,造紙其實還蠻簡單的。
先把纖維磨好,洗一洗,在過濾再壓一下也就大功告成了。
隨后也不過就是根據這個步驟,讓造出來的紙張細膩綿軟,不費吹灰之力。
很快,比干的事必鞠躬讓第一批張紙便出爐了,潔白如雪,輕如絲織。
他揮毫潑墨,在紙上寫下造紙的玄機:“制漿、煮料,研磨,抄造、干燥.....”
跟著比干混在一起的箕子頗為失態,他也是看過造紙術的人。
正因為如此他也知道造紙術分為許多步驟,他才預料最開始造出來的紙應當是最開始造出的紙便是應該深黃粗糙,以黃蘗染成,造紙術中所寫不算特別適合書寫的粗糙黃紙。
這也是商王給他們的任務。
黃紙雖然粗糙,但對于現在的竹簡來說也算十分不錯了,據說那種黃紙在后世叫做薛濤紙,造紙術一書中記載從今天開始計算1663年后才能制作成這種薛濤紙。
而答題空間獎勵給武成王那種潔白無瑕,輕如蟬翼的白紙更是夸張。
據答題空間所賜造紙術一書中記載,要后世三千多年后才能做成,這短短五六天的功夫比干就給弄出來了?直接跨越三千年的時間?
箕子看著比干寫出了造紙的全過程,又親眼見他完成了紙張的制作,果然成本低廉至極,比起武成王所受賜的原版造紙術都還有不少改進。
比干又用最簡單的話術概括了一遍造紙的過程,想盡量盡快的讓箕子理解
“這造紙之事,甚是簡單,僅僅只有區區四個步驟,首先把我寫的原材料,比如竹子或者麥稈,甚至一些爛布頭爛漁網泡爛煮爛,讓它們實現脫膠。”
“再后就是把煮出來的材料進行研磨,材料磨得越細,紙的韌性就越好,最好再加點樹脂。”
“第三是抄紙,篩出材料多余的水分,把紙漿放在容器里。”
“最末便是把漿液鋪好曬干,慢慢揭下來這白紙也就成了。”
但箕子還是驚掉了下巴,不是因為太難了他聽不懂,而是因為這實在太簡單了。
上面用的都是些丟在地上都沒什么人要的材料,造紙工具的制造也十分簡便,甚至整個制造流程,他認為恐怕就連自家那些愚蠢的奴隸估計都能學會。
“恭喜王兄立此大功,恐怕日后人族圣廟必有王叔一席之地啊。”
箕子看著比干,眼里十分的羨慕。
人生一世不過短短百年,彈指一揮間。
朝廷那些公忠體國的大臣們,有幾個不是為了身前身后名的?
而比干這下可是真的立廟著說受萬載祭祀了,流芳千古則更是肯定的,后世人只要一看紙就能想起比干。
反觀自己,哎,實在太無能了,等等,我也是見證造紙術發明的人,如果蹭蹭功德的話那豈不是......
思及此處,箕子按奈不住內心的激動,迫不及待地問道:“王兄,現在我就備好就隨我一同將這造紙之術獻于陛下!”
比干微微搖頭,繼續在其他紙上撰寫,完善著造紙術的工程和注意事項。